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河北寧晉,大陸村鎮正以創新為筆、以科技為墨,奮力書寫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近日,記者深入大陸村鎮,探尋該鎮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密碼。
產業集群“新”崛起,構建發展新格局
走進大陸村鎮,仿佛踏入了一個農機的王國。這里,機器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奮進的樂章,各類農機企業星羅棋布,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
大陸村鎮作為寧晉縣農機制造產業集群的核心聚集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域內不僅有全國第二大農機市場,還有省級經濟開發區托管區,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目前,全鎮790余家農機制造類企業協同共進,形成了完善的產業“內循環”,并不斷拓展“外循環”,市場版圖持續擴大。
截至2024年,全鎮規上企業達51家,營業收入高達120億元,同比增長17.6%。在細分領域,更是成績斐然。河北暢達等企業生產的旋耕機、還田機箱體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65%,冀農4LF-550翻轉犁單品市占率達31%,位居全國第一。這些亮眼的數據,彰顯著大陸村鎮農機產業的雄厚實力和強大競爭力。
“我們大陸村鎮的農機產業,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每個企業都是這棵樹上的重要枝干,大家相互協作、共同成長,才讓這棵樹茁壯成長、碩果累累。”大陸村鎮黨委書記王強在接受采訪時形象地比喻道。
創新驅動“新”發展,激發產業新活力
大陸村鎮黨委書記王強對記者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大陸村鎮的農機產業發展中,這句話得到了生動的詮釋。
在技術創新方面,大陸村鎮深化與南開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搭建起產學研合作的橋梁,建立了6個產學研基地。通過高校的智力支持,企業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實現成果轉化。豐特農機與河北工業大學在智能化技術研發領域不斷突破,圣和農機聯合多所高校推出新型農機產品,實用性顯著提升。南開大學軟件學院更是重磅授牌,分別設立“產學研轉化基地”與“商務部援外部班實習基地”,進一步拓寬了合作邊界,為產業發展開辟了新賽道。
為鼓勵企業創新,寧晉縣出臺了《寧晉縣支持企業科技創新15條措施》,設立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政策的激勵下,企業紛紛聚焦智能農機裝備開發,成功推出北斗導航播種機、殘膜回收機等高端產品,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目前,全鎮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圣和農機的殘膜回收率達98%,春耕機械殘膜回收機作業效率提升30%,這些成果正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見證。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與高校的合作讓我們站在了更高的技術起點上,不斷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圣和農機負責人感慨地說。
展會平臺“新”拓展,提升品牌新影響
展會,是展示企業實力、拓展市場空間的重要窗口。大陸村鎮深諳此道,積極以展會為紐帶,搭建產業交流與市場拓展平臺。
今年4月27日— 30日舉辦的中國-寧晉(大陸村鎮)第二屆農業機械展覽會,盛況空前。來自各地的620余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3.3萬人次的觀眾熱情參與,成交額達2.5億元。展會現場,各類先進的農機產品琳瑯滿目,新技術、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展示的舞臺,也為行業交流合作創造了良好契機。
同時,大陸村鎮還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國內外展會。在長沙、武漢等地舉辦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總能看到大陸村鎮企業的身影,且參展占比可達七分之一。通過一次次展會的亮相,大陸村鎮的農機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參加展會,讓我們的產品被更多人知曉,也讓我們了解到行業的最新動態和市場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河北元正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輝興奮地說道。
大陸村鎮以創新為引領,在產業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發展、展會平臺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農機產業的“以新煥新”。展望未來,大陸村鎮將繼續深耕農機裝備產業,向著打造全國知名的農機產業高地的目標大步邁進,為農業現代化貢獻更大的力量 ( 田建忠,李倩 )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