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北京——在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環節中,中國當代國際商務與產業橋梁組織——海樂行國際聯會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旗下的烏爾巴冶金廠(UMP)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標志著中哈兩國在核燃料高端制造領域的合作邁入了全新階段。這一戰略性合作意向是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一系列圓桌對話與高層交流的契機下達成的,不僅整合了雙方在技術、產業鏈與投融資層面的優勢,也為全球核能供應鏈優化與能源安全多元化提供了新的路徑。
此次簽署合作意向的議程安排緊湊、結構清晰,以峰會主辦方高層及雙方代表見證。海樂行國際聯會負責人在會上致辭時表示,作為專注于國際投融資和產業對接的機構,海樂行將充分發揮其在市場研究、投融資對接、工程技術轉化和國際商務渠道方面的優勢,全力支持 UMP 提升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占有率與技術服務能力。同場,UMP 廠方代表介紹了其悠久歷史與專業實力,強調該廠擁有 70 年核材料生產經驗,產品涵蓋鈾、鈹、鉭、鈮等多項關鍵核工業原料,是中亞地區最有競爭力的核材料生產基地。雖然雙方當前簽署的是合作意向書而非最終協議,但這一文件明確提出擬在以下幾個方向展開深度合作:首先,以烏爾巴冶金廠現有低濃鈾燃料組件生產能力為基礎,在產品認證、品質提升與產能擴展層面引入海樂行國際聯會參與機制;其次,聯合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培訓與技術合作平臺,為中方相關核電企業輸送人才,加強聯合研發能力與行業標準對接;再次,海樂行將通過其豐富的國際商務網絡協助 UMP 深入中國市場,推動中哈核燃料合作項目從原料、生產、包裝、物流到終端交付的全流程協同;最后,雙方統一立足綠色低碳和安全供應鏈導向,將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技術路線在第三國市場的推廣,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能建設的可持續供應能力。
回顧 UMP 目前在中哈合作我們可以追溯到 2021 年 11 月,UMP 與中國廣核集團(CGN)旗下的中廣核鈾業(URC)合資成立的 Ulba 核燃料組件生產廠正式投產。該工廠采用法國 Framatome 的 AFA 3G 技術認證,設計年產低濃鈾燃料組件 200 噸,可裝配約 440 套燃料組件,若實施兩班制,年產能力可突破 400 噸,為中國多個核電站提供穩定可靠的本土化燃料供應。自 2022 年開始,UMP 連續向中國防城港、陽江等核電項目交付了首批和二批燃料組件,每批次約 30 噸,為雙方合作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信任。該廠目前正在通過產線優化和團隊擴充,力爭在 2024 年實現滿負荷年產 200 噸的目標,并通過簽署長達 20 年的長期供應協議,將核燃料供應關系穩定化與長期化。
本次海樂行國際聯會與 UMP 簽署的戰略意向書,不僅延續了 UMP 在原有中廣核合作基礎上的擴展,還融入新時代國際交流的新機制,特別強調投融資與市場運作、人才培養與技術轉化、綠色供應鏈與第三國推廣、以及“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合作等全局層面的協同。這一點在意向書的“合作機制設計”章節中得以體現:一是成立由雙方聯合派駐的項目工作小組,負責統籌推進簽約后各項工作;二是在中國境內設置聯合運營辦公室,便于技術對接、質量跟蹤與市場推廣;三是雙方在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境內進行重點人才交流,包括核材料生產管理、物流倉儲、防護技術、標準化工程設計等領域;四是擬配合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評估核燃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與安全控制路徑,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綠色產業升級。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此次合作意向恰逢中哈兩國在核能戰略互信提升的關鍵節點。近年來,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中哈雙方不僅在鈾資源開采與供應鏈建設保持密切合作,也在核電站運營建設、相關環保技術領域開展經驗分享與技術支持。此次合作通過引入民間投融資平臺作為橋梁與促進機制,有望打破傳統國企談判機制中的滯后性,并通過高效對接機制提升項目整體推進速度。
從產業層面而言,UMP 的 Ulba 生產基地和海樂行國際聯會將通過此次合作首次建立完全市場化、運作國際化的合作框架,為中國核電行業提供了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國際化投融資與產業合作模式。一方面,UMP 可借助海樂行系統化的市場推廣與投融資資源打開更多中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相關企業也將獲得透明、可控、安全的核燃料供應路徑,為中國應對能源供應鏈風險提供更穩定保障。同時,雙方有望通過聯合建設技術培訓中心,為中哈兩國培養一批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增強未來核能產業鏈的成本管理、安全管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全球視角而言,隨著世界對清潔能源與低碳發展的重視不斷提升,核能作為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之一,其供應鏈安全與技術可控性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此次合作彰顯了在全球核燃料制造與供應環節中,通過國際合作、民間組織參與、綠色策略導向的新思路。這不僅契合《巴黎協定》和各國“碳中和”目標,也為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新路徑;同時,從供應鏈韌性視角來看,核燃料制造能力由單一國家或廠商主導的模式,較難應對地緣政治波動。此次中哈聯手,通過分工協作、風險對沖、機制創新,將核燃料制造環節納入更具彈性的供應體系,有效提升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的抗沖擊能力。在技術層面,本次合作意向還強調“聯合技術研發”方向,包括鈾濃縮后燃料組件制造工藝改進、包殼材料升級、新型燃料結構設計、輻射防護優化方案等內容。海樂行方面計劃以其產業研究團隊和國際合作資源,與 UMP 聯合申報相關科研項目,并通過哈國境內的實驗平臺與中國實驗設備的聯合調試,為全球先進燃料研發提供試驗支持。未來,雙方有望在高溫氣冷堆燃料、海水淡化核能配套核心設備等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發合作,進一步延伸“一帶一路”下的清潔能源產業價值鏈。
本次意向所指的合作并不限于雙邊實體,還將關注 “第三國市場拓展” 的聯合布局。海樂行國際聯會目前在東南亞、中西亞、非洲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布局市場渠道資源,而 UMP 的燃料制造資源與經驗恰恰為其提供技術保障。通過雙方聯動,將在能源基礎設施尚在起步階段的國家開展供需對接、技術認證與項目融資合作,為“一帶一路”能源產業國際化提供示范案例。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在意向中還提出了“綠色低碳示范項目”計劃,探索采用低放廢水回收與處置系統、燃料制造過程廢料再利用、生產全過程碳足跡測算與減排措施等路徑。在中哈能源合作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這將為國際社會提供具有標志意義的實踐樣本,有望推動兩國核能合規審查與綠色雙邊認證的進程。此次合作意向的達成,標志著海樂行國際聯會作為橋梁機構首次深入國際核能供應鏈核心節點,與 UMP 這一擁有專業制造力和國際認證能力的廠商攜手,實現從“投融資連接”向“產業鏈深度融合”的跨越。
未來,海樂行與 UMP 還計劃在雙方戰略工作組推動下,于 2025 年第四季度簽署正式合作協議,并啟動以下關鍵舉措:在中國建設合資運營辦公室;與相關核電集團、中國政府機構共同落實技術認證項目;申報若干國家級技術研發基金;聯合開展人才培訓與中哈互派計劃;并在 2026 年對若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燃料供應與項目合作試點。所有這些行動將進一步強化兩國合作機制,豐富“一帶一路”核能合作模式,也為雙方帶來明確的商業與社會回報。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