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回程的火車,靠在窗邊無聊的翻看手機,無法甄別真偽的信息直入腦海,絞得人有些頭昏。我抬頭遠望,窗外的景色映入眼簾,一掃方才的疲憊。我頭腦清醒了,關上了手機。
動車碾過鐵軌的聲響像支沒調的歌,把南京的梧桐綠遠遠拋在身后。七月的黃昏來得拖沓,十七點剛過,天邊的云還浸在蜜色里。我扒著車窗在心里默默勾勒云的形狀,忽然覺得這些棉花糖似的東西,倒比中山陵的臺階更懂游山玩水。
剛上車時云是規矩的,像夫子廟前排隊買梅花糕的游客,一行行列得整齊。淡金色的云絮被夕陽熨得服帖,偶爾有幾縷調皮的,偷偷溜到車窗上,像極了在老門東巷子里追著花貓跑的小孩。乘務員推著小車走過,吆喝聲混著鐵軌的節奏,倒讓這些云顯得更悠閑了——它們哪用趕時間,反正天地都是客棧。
過了長江,云忽然換了脾氣。剛才還溫順的棉絮,轉眼變成了被頑童揉皺的宣紙,墨色在邊緣暈開,倒有點像新街口傍晚亮起的霓虹燈,暈染得天空一片迷離。我想起在南京博物院看的山水畫,那些米派山水里的云氣,原是真有出處的。只是眼前的云更熱鬧,一會兒聚成中山陵的牌坊,一會兒散作秦淮河上的畫舫,連遠處掠過的水塔,都被云影描了層金邊,活像夫子廟里賣的糖畫。
進入安徽,夕陽把云染成了荔枝蜜的顏色。鄰座的大叔舉著手機拍個不停,嘴里念叨“這云比玄武湖的晚霞還俏”。可不是么,云才是真正的旅行家,不用買門票,不用趕動車,累了就在樹梢歇腳,渴了就飲幾口江風。這些云剛才還在南京的城樓上看秦淮河,這會兒已跟著動車到了皖東平原,正對著田埂上的稻草人扮鬼臉呢。
天色漸暗時,云開始卸妝。濃艷的色彩慢慢褪成淡紫,像剛剝皮的葡萄,透著點清冽的甜。遠處的村莊亮起燈火,云影在田壟上流動,像是誰撒了把星星在稻穗上。我忽然明白,所謂旅行,不過是換個地方看云。南京的云有六朝的底蘊,武漢的云帶著三鎮的煙火,而此刻車窗外的云,正把兩地的故事融成一片晚霞,讓每個趕路的人,都能拾到幾縷詩意。
動車駛進漢口站。窗外的云已淡成水墨,和站臺的燈光融在一起。我拎著行李下車,感受著晚風里長江的潮氣。抬頭看天,最后一縷云正掠過車站的穹頂,像在說“后會有期”。原來這世間所有的告別,都藏在云卷云舒里——就像南京的梧桐葉還在心里搖晃,武漢的江風已送來新的邀約,而那些看過的云,早已把故事刻進了歸途。(江岸煙草 劉海松供稿)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