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AI產業發展須堅持開放場景引領、夯實產業基礎、嚴守安全防線三大路徑,標志著我國AI應用正式進入規模化落地新階段。此前,工信部等特別提出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而睡眠產業恰處于家居與健康的交叉點,經濟與社會價值兼顧,有望成為政策紅利的核心受益領域。
當前中國智能床滲透率僅0.2%,與美國市場差距顯著,但政策紅利將加速這一藍海市場的擴容——預計到2031年,全球智能睡眠技術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50億美元增長至6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7.4%。面對行業“人工智能+”發展契機,作為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典型代表,喜臨門(603008.SH)正以腦電感應技術為矛,以生態合作為盾,實現從“睡眠產品制造商”向“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商”躍遷。
技術革命:腦電感應開啟“智慧睡眠”新紀元
2025年6月,喜臨門與腦機接口先鋒強腦科技達成獨家戰略合作,推出劃時代產品——“寶褓BrainCo”智能床墊。這款產品突破傳統監測瓶頸,通過非侵入式腦電技術實時捕捉腦波信號,結合呼吸、體溫等多維數據,構建醫療級睡眠畫像,實現秒級質量評估與個性化干預。臨床數據顯示,該系統可將用戶平均入睡時間從70分鐘縮短至30-35分鐘,顯著提升深睡比例。
加上本次與強腦科技的合作,喜臨門已完成技術三級跳:2024年發布AISE寶褓系列,基于集CloudHold、CloudSleep、iRoomy三大模塊于一體的云動系統,實現了對傳統睡眠方式的顛覆性創新,打造了從睡前到睡醒的完整睡眠鏈條;2025年3月與清華大學共建“智慧睡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聚焦情感交互AI系統研發。
智能床墊的普及需打破“設備孤島”,對此,喜臨門借力科技巨頭的生態鏈,與華為HiLink生態、小米生態鏈達成合作,實現床墊與智能家居系統的無縫互聯。與此同時,喜臨門與清華大學共建的“智慧睡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聚焦“情感交互”與“精準感知”,推動AI技術從“被動監測”向“主動關懷”進化。例如,當系統監測到用戶打鼾時,會自動微調頭部區域角度;在淺睡階段觸發床墊輕微波動,模擬搖籃效果助眠。這種技術融合使床墊從“硬件工具”進化為“健康伙伴”,真正實現“比用戶更懂用戶”的智能體驗。
市場驗證:從概念到規模化落地的跨越
喜臨門AI床墊自推出以來,憑借其卓越的產品性能迅速獲得市場認可。2024年,喜臨門智能產品線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2025年3月開業的長春AI智能深睡體驗中心首周銷售額突破百萬元,單日客流量峰值超500人次,復購和轉介紹率高達35%,60%以上加盟商現場簽約。截至目前,喜臨門高端智慧睡眠品牌“aise寶褓”系列已在全國200多家門店上架銷售,并叩開東南亞、中東市場,配備的“太空艙”智能選床系統已為超過13萬人提供個性化床墊推薦方案。
喜臨門的AI轉型帶來三重變革:價值重構方面,產品單價從千元級躍升至萬元級,打開行業天花板;場景延伸方面,睡眠數據與健康管理結合,衍生慢性病預防服務(如鼾癥干預、壓力監測);模式創新方面,B端酒店試睡場景向C端轉化,降低用戶決策門檻。申萬宏源證券指出,智能平權有望使床墊成為家居AI化先鋒,結合數據分析服務,使傳統家居走向主動大健康管理系統,形成硬件+軟件大健康閉環服務,提高行業天花板。
未來,隨著腦機接口與生成式AI技術成熟,喜臨門的“AI陪伴”戰略將進入深水區:大模型基于用戶睡眠數據生成定制化助眠方案;睡眠畫像與醫療機構對接可實現心腦血管疾病早期預警。正如WAIC2025所揭示的,人工智能對傳統行業的賦能已從單點優化轉向系統性重構,通過“數據-算法-物理系統”的深度耦合,創造出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新價值。喜臨門以床墊為支點,撬動的正是一個萬億級健康管理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喜臨門與強腦科技的合作不僅限于床墊,雙方計劃聯合研發智能睡眠枕、助眠音樂枕等系列產品,并在供應鏈、渠道及投融資等多維度展開協作。隨著AI大模型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的深度融入,喜臨門智能睡眠系統的進化路徑愈發清晰——依托1億+用戶睡眠大數據與10萬真實用戶試睡反饋構建的本土化睡眠數據庫,以及與清華大學等頂尖機構的產學研協同體系,公司正從“智能”向“智慧”跨越,為實現“今夜無人失眠”的愿景持續賦能。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