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以下簡稱WAIC2025)在上海盛大舉辦。WAIC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等國家多部門與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盛會。
作為國內唯一掌握TPU架構AI芯片核心技術并實現芯片量產的公司,中昊芯英攜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枚高性能TPU人工智能芯片“剎那?”及人工智能服務器“泰則?”亮相;雙場演講聚焦國產自研TPU算力的硬核技術與大規模計算集群解決方案,解碼芯片架構設計到智算中心部署的全棧創新路徑;并與天津移動等戰略客戶與生態伙伴共同啟動TPU智算中心點亮儀式,為智慧城市、智能算力等場景提供了國產化替代新范式,全鏈條展示在自主創新算力基礎設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全自研TPU架構AI芯片與計算集群重磅亮相
WAIC2025以“智能時代,同球共濟”為主題,旨在搭建世界級合作交流平臺,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昊芯英本次采用“雙展聯動·全鏈體驗”的創新模式深度參與本屆WAIC,設置“算力硬件+解決方案+云平臺體驗”三大核心場景,立體化呈現TPU架構AI芯片“剎那?”與人工智能服務器“泰則?”;算力體驗區則部署了8臺“泰則?”服務器組成的訓練集群進行大模型實況演示,現場運行多款大模型訓練任務,吸引眾多專業觀眾參與體驗。
兩大演講,深度解析國產TPU芯片的算力突破與全棧賦能
在WAICUP魔盒直播間,中昊芯英CMO黃緒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前沿趨勢與中昊芯英的技術實踐。她指出,隨著AI模型的逐步收斂,CUDA的價值正在下降,而AI專用芯片(如TPU)因其高效的計算性能和能耗優勢成為未來方向,是AI基礎設施的必然選擇,能夠顯著降低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成本。對此,她對TPU芯片的核心架構與設計進行重點解讀,并介紹其如何在算力性能、集群可擴展性、能耗效率、軟硬件協同優化等方面實現突破,以及在實際應用中應對大規模AI任務的工程挑戰。
中昊芯英首席方案架構師顧立程則重點分享國產TPU的技術實踐,指出TPU的關鍵在于“大規模計算單元的系統級聚合+高效調度”,并重點介紹TPU架構如何通過硬件設計推動AI算力革命,并介紹了基于國產TPU芯片的全棧AI基礎設施平臺,從底層硬件層到IaaS(基礎服務層)再到Maas(模型層)全方位的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當前,中昊芯英已通過產學研合作,在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動AI技術的落地應用。
科華數據算力基礎設施論壇企業簽約
在科華數據舉辦的“以多元算力構筑AI未來:科華數據算力基礎設施論壇”上,科華數據與包括云計算與IT服務、人工智能與軟件、AI芯片與算力硬件、科研高校等領域的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舉行了簽約儀式。中昊芯英作為國內唯一掌握TPU架構AI芯片核心技術并實現芯片量產的企業,中昊芯英銷售副總裁趙桂林代表公司出席了戰略簽約環節。未來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構建更加完善的AI產業生態體系。
“華北算力新引擎:國產自研GPTPU芯片變革AI算力效能”專題活動
在中昊芯英舉辦的“華北算力新引擎:國產自研GPTPU芯片變革AI算力效能”專題活動上,中昊芯英楊龔軼凡發表主題演講,分享面對當下及未來超大參數模型的算力挑戰,GPTPU架構AI專用算力芯片如何以架構設計的突破,重塑AI算力效能。天津移動演講嘉賓分享天津移動構建以異構融合、高速傳輸、統一調度、服務化供給為核心特征的新型AI算力體系的技術與產業布局。太極股份演講嘉賓從智算中心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分享國產算力從“藍圖”到“落地”的實踐路徑。
津彩智算·芯動啟航:天津移動TPU智算中心點亮儀式
在WAIC期間,天津移動、太極股份、中昊芯英、博眾數智四方將聯合舉行天津移動TPU智算中心點亮儀式,啟動華北地區AI算力的強勁引擎,樹立國產算力新標桿。本次多方合作是國產算力生態的強強聯合:天津移動部署搭載國產TPU芯片的智算服務器,形成高性能算力資源,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展現出卓越的引領性;太極股份為項目提供服務器整機組裝、測試和軟硬件優化服務,是國產算力生態構建的關鍵參與者;中昊芯英作為中國TPU架構AI芯片研發的先行者與領導者,以TPU芯片與服務器為項目提升AI算力效能;博眾數智為項目的實施、落地與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此次四方強強聯合,不僅是技術與資源的深度融合,更是對國家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積極踐行。
WAIC2025見證了中昊芯英從技術突破到生態布局的全方位實力。通過雙展聯動、兩大演講及智算中心點亮儀式,中昊芯英不僅展示了國產化TPU架構的技術實現路徑與成果,更彰顯了其推動國產算力自主可控與AI產業化的決心。正如中昊芯英楊龔軼凡所言:“算力自主是AI時代的必答題,中昊芯英愿與全球伙伴共答此題,共享智能未來。”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