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慧潔:做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驅動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03





      數據顯示,從2015到2022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增長超10倍,市場規模也穩居全球第一,并以每年22%的增長速度,成就了全球獨有的巨大市場規模。而在這樣的機器人市場,有一個傳奇性的名字--黃慧潔。作為一位獲獎無數的智能化機械工程專家、國際電工委員會絕緣系統專家,她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憑借在行業做出的突出成績,獲得2020年國家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


      助力行業標準完善


      黃慧潔在工作中發現,雖然中國機器人的市場很大,但跟國際上一些機器人公司相比還是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技術成熟度以及產品的可靠性等方面,所以制定行業標準迫在眉睫。


      那段時間,黃慧潔幾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機器人智能化、可靠性技術研究及標準化制定工作中。經過無數次實驗和數據分析,她帶領團隊制定了中國第一份機器人可靠性國家標準《機器人可靠性第1部分:通用導則》及多份行業標準。


      這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創舉,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回想那一時間,她和自己帶領的團隊不斷研究機器人的可靠性提升技術和方法,幫助相關企業產品的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從2年2個月提升到5年7個月。而5年時間,足可以讓機器人產業產生天翻地覆般的變化。


      做為衡量電子電器產品可靠性的關鍵指標,MTBF的提升讓企業追上并超越國際先進技術成為了可能,更大幅度提升了對產品可靠性的要求,讓企業不僅在測試環境中要求更為嚴格,還通過科學化模塊結構設計,實現了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對于機器人行業而言,制定嚴格完善的行業標準,無疑將助力產業實現更加迅猛高效的發展,其中包括工業機器人,更包括民用機器人。2022年10月20日,由黃慧潔參與起草的T/CEEIA558-2021《工業機器人可靠性測試與評定》,成為“2022年電器工業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至今,黃慧潔已經累計服務了國內市場超過300多家企業,平均每年服務超過60家的機器人企業,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并不多見。而深耕行業的黃慧潔,也因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中國政府部門和機器人行業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并于2020年獲國家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


      助推應用市場升級


      正是因為黃慧潔參與起草的T/CEEIA558-2021《工業機器人可靠性測試與評定》,讓整個產業就增添了更多活力。


      另黃慧潔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寶鋼集團的項目。眾所周知,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把材料全部融化成溫度高達1000多度的鐵水后,再將鐵水注入車輛拉載的罐中,而這其中也往往存在一定的事故隱患。接到這個項目后,黃慧潔帶著團隊無數次模擬相關場景,終于利用機器人無人駕駛技術解決了難題,這是機器人應用帶來的直接實惠。


      隨著相關案例的不斷增長,中國機器人市場也逐漸擁有了更多可靠性保障。數據顯示,相關市場從原來14%的增長率達到如今年平均增長率22%,市場規模也達到了174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可以說,這份耀眼的成績單背后,離不開行業標準的不斷完善。


      2021年1月,黃慧潔聯合行業內專家學者,在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上,發起了“工業機器人可靠性評價與水平提升”的倡議活動。此后不久,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發布了《服務機器人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黃慧潔代表團隊在大會上選取了建筑施工、物流配送、餐飲配送、醫療康復、醫療檢測、環境提升、樓宇遞送等七大服務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進行發布。


      2022年,黃慧潔所在的上海機器人產業研究院,聯合國內7家單位發布了機器人智能等級評定標準,依據機器人智能程度分為5級,包含機器人綜合智能等級、機器人要素智能等級。這一標準的出爐,讓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市場發展逐步細化。除了汽車、3C電子兩大需求最為旺盛的行業外,化工、石油等傳統應用市場也進入機器人時代。


      發力可靠性研究


      踏入機器人行業以來,黃慧潔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產業可靠性研究上面。經過幾年行業研究的積累,黃慧潔編寫的《中國機器人可靠性水平信息報告》出爐。2022年10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如期舉行,這份報告的發布,在引發國際市場的關注同時,更對世界機器人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黃慧潔作為中國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絕緣材料和系統專家。她曾專程去美國拜訪絕緣系統的領先者ELTEK絕緣系統評定實驗室,并于回國后率先制定并完善了中國第一份變壓器絕緣系統熱評定標準《干式變壓器絕緣系統-熱評定試驗規程-第1部分:600V以上繞組》,并據此獲得了上海標準化優秀技術成果獎。


      黃慧潔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階梯上。


      對此,黃慧潔表示,中國機器人目前最主要的任務還是以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品可靠性為主。“盡管國內在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實現了突破,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趨勢也非常明朗,但還需要進一步在更高精度、更強靈敏性的應用方面加強研發,同時在裝配、研磨、鉚接等復雜精密場景加快普及應用。”黃慧潔表示,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民用機器人,使用門檻越高,其安全高效、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需求就越明顯。而自己的使命,就是把智能機械工程專家的能量發揮到最大,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可能。(胡若)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