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致人身亡。一石激起千層浪,隨之引發業內熱議。在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及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此發出感言,智能汽車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但事故的發生提醒我們,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安全應該是永遠的基石。
2018年1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中國到2035年發展成為智能汽車“全球大國”的戰略規劃。截至目前,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先后推出中國首批智能汽車道路測試試行辦法。而上海和北京也相繼發放了開放道路自動駕駛路測拍照。這些積極的趨勢無疑將優化中國智能汽車的整體發展環境,為中國領跑全球智能汽車領域打下堅實基礎。但除此以外,問題也同時存在。“中國容易出現齊頭并進的現象,這是不可取的”。李書福向國際商報表示。應該讓技術成熟的先上,從而夯實基礎。不能要上都上,出了事情又全部停。此外,不論是開放道路測試還是商業化上市,都應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批準上路。
同時,中國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需要加強。李書福表示,目前中國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人員不足2萬,而美國已有6萬多人,且還有更多正在學習中的儲備人員。因此,國家應該加大鼓勵大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人才培養。此外,他還鼓勵道路狀況簡單的地區率先實現高節奏自動駕駛的商業推廣,以及建議國內外企業與學術機構就中國如何成為自動駕駛汽車領導者展開研究,將工作做實。
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智能汽車發展的引領者。而對于擁有全世界最龐大汽車消費群體的中國而言,這也是其使命所在。(孫瑩)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