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汽車魏建軍:我愿意成為中國品牌先鋒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26





      對于研發的投入不會停止,魏建軍表示,未來幾年,還會有上百億規模的投入用于研發,建立國際一流的發動機實驗室、整車研發中心和燃料電池研發中心。


      "以自己的姓名,命名一部車,但這一次,我決意讓自己站在前臺,不留退路,賭上一些不該賭的愛惜。"這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名為《先行者》的品牌宣傳片中的一段自我告白。不同以往,他一反常態地選擇站到臺前為WEY品牌代言,這是一種宣誓。


      帶著熟悉的味道,12月10日,WEY在北京慶祝了它的兩歲生日。相同的是,仍然由魏建軍本人來陳述WEY品牌的情懷與夢想;不同的是,這一次,WEY品牌的背后有20萬用戶的支持;更加不同的是,這個兩歲生日收到了來自一汽董事長徐留平、東風董事長竺延風、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這五位掌門人的賀電;最大的不同是,它有了新的目標--"如果說兩年前我們的品牌是中國的WEY,那么兩年后我們要成為世界的WEY。"魏建軍表示。向上的路線還在前行,向外的目標已然設立。


      值得肯定的是,僅僅花了兩年時間,WEY便已經用銷量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但激烈的價格競爭已經使VV5終結版價格下探至12.98萬元,與突破自主品牌15萬-20萬元價格天花板的目標背離,總體銷量累計的突破與單月銷量下滑之間形成了巨大差距。WEY仍然需要時間去努力構筑品牌,需要時間去打破消費者青睞合資的固有消費觀念,需要時間與合資品牌真正實現短兵相接。兩年很短,WEY的路還很長。

      兩年筑夢之路


      兩年多的時間,WEY過得十分豐富:2016年11月的廣州車展前夕,伴隨著一半鮮花和一半質疑,WEY品牌正式發布;2017年4月,首款量產車VV7在上海車展上市;四個月后,第二款產品--VV5上市;2018年1月底,第10萬輛新車正式交付;同年4月,P8上市,開啟了WEY的新能源之路;8月,VV6正式上市;到兩歲生日之時,WEY的新車交付量已經達到20萬輛。與以往相比,今年的生日慶典來得稍晚了一些,或許是為了與20萬輛交付一起共同慶祝。站在一個品牌從無到有的角度,人人都能看得到WEY的迅速發展。實際上,背后看不見的是幾年的籌劃與準備。這也是兩年四款車型上市、20萬輛銷量達成的基礎。


      總結成績往往顯得太輕而易舉,回頭看看前路,對標合資的目標是否已完成?這并不能從20萬輛銷量中得到確切答案。可以肯定的是,銷量的確證明了發展,但是不能證明彼此間的比較。


      在活動現場有一個小的細節,當長城汽車專項副總裁兼WEY品牌營銷總經理柳燕宣布VV5終結版官方售價為12.98萬元,相比預售價低5000多元時,現場響起了掌聲。這掌聲代表了在座經銷商、消費者以及媒體的認可,但是在鼓掌之余,一個疑問油然而生,挑戰自主品牌15萬-20萬元價格天花板是WEY品牌的又一理想,但如今價格都定在天花板之下,與哈弗品牌產品定價更加重合,這中間似乎存在著矛盾。


      中國市場喜歡以銷量作為評價標準,實際上,今年WEY品牌的表現并不理想,剛剛公布的11月數據顯示,WEY品牌共售出11379輛新車,同比下跌44.4%,1-11月總體銷量為127760輛。雖然從一定程度上講下跌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今年的市場,但是一邊是銷量的下跌,一邊是售價跌至天花板以下,WEY所承擔的品牌向上的任務還需要努力。


      市場發展至今,汽車的價值已經不單單是使用價值的外在表現那么簡單,而是使用價值與附加價值的總和。為了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在發布會上,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郭巖松正式發布了與智能化有關的"C+智能戰略",以求在智能化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但捷徑有時候才是最難走的路,如果彎道真的好超車,那么也將會被所有競爭者看到,那么這個彎道將擠滿了人。


      當舞臺燈光亮起、聚光燈打在一人身上,那么他便是舞臺的主角。但是主角做得好不好,決定權不在臺上,而在臺下。與最初相比,如今市場給予WEY了更多鮮花與掌聲。雖然從發展角度看,WEY花兩年多時間完成了產品線的基礎布局,實現了不錯的總體銷售成績;但是從結果角度看,"對標合資"的理想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不要著急,造車本就是很長的路,兩年僅是開始。


      在臺上也要在路上


      大多數人看到兩年20萬輛的銷量都會將成功的勛章頒給它,且不說兩年時間只是時間長河中的一粒塵埃,單看動輒百年的汽車制造行業,兩年著實不算什么。現在看重的不是轉瞬即逝的榮譽,而是未來更遠的路。所以,魏建軍在重申初心和理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明確了方向。


      一年多以前,長城汽車還沒有新能源,更談不上自動駕駛技術,一方面感覺這與行業領先趨勢并不符合;另一方面,這種固執地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的態度又非常符合長城的企業文化,每天前進一小步,在方向上不會出錯。如今,魏建軍本人親自站臺,說出WEY品牌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的戰略部署,這或許證明了一句話:不是不做,而是時候未到。


      在新能源領域,不僅有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布局,未來純電動車自然也在路上,此次魏建軍還透露,長城汽車已經在德國慕尼黑組建了一支由600人組成的氫能源研發團隊,預計在2022年,WEY品牌將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量產車型;到2030年,WEY的新能源車占比將達到50%。全面探索插電混動、純電動和氫能源技術路線這一點與很多國外汽車廠商類似,豐田、通用、現代等都沒有將未來放到一個籃子中。前面提到過,他們不僅考慮品牌要向上,更考慮走向世界,計劃在2021年,WEY品牌將進軍德國市場,之后是北美。


      對于研發的投入也不會停止,魏建軍表示,未來幾年,還會有上百億規模的投入用于研發,建立國際一流的發動機實驗室、整車研發中心和燃料電池研發中心。這一點非常符合魏建軍本人篤定又踏實的作風,長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魏建軍將業務扎實地構建在以制造能力為核心的基礎之上。有人說是固執,但正是這份固執使得它脫穎而出,這份固執也將被WEY繼續堅持。


      在關乎未來的領域內,除了"C+智能戰略"外,魏建軍還為自動駕駛制定了時間表,到2025年,WEY將實現L5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要注意到的是,不是實現L5級自動駕駛,而是量產L5級自動駕駛,只相差了兩個詞,但區別甚大。同時,雖然共享出行的盈利模式還未明晰,但路線似乎已經確定。"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或許現在仍然是中國汽車市場單方面的強大,或許現在在其他國家仍然鮮少看到中國品牌的影子,但是只要有著"每天進步一點"的堅持,那么有一天走在異國他鄉的街上,一回頭也能看到熟悉的標識。這是WEY更為長遠的夢想。(秋鴻)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楊元慶:創新+品牌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兩大利器”

      中國市場應該更加開放,要制定各種規則。還要培育有規模、有品牌的企業,實現“出海”,中國引領全球化的擔當最終要落在企業身上,沒有全球化、建立品牌的企業,就無從談起中國的全球化。
      2017-03-27
    • 袁仁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中華老字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淬煉出的文化瑰寶,具有巨大的品牌、經濟和文化價值,是百年商業大浪淘沙留下的珍品,是中華傳統文化與商業的結合,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是民族精神的發揚者,是中華文明的傳播者,中國民...
      2017-06-09
    • 李保芳:塑好品牌才是企業發展的真諦

      “塑好品牌才是企業發展的真諦。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國家戰略意義,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機遇。”李保芳這樣表示。
      2017-07-11
    • 嘻多猴品牌創始人梁興:創新賦予品牌新的生命

      創新是動漫行業發展的法寶,梁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創作出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全新的動漫形象嘻多猴,不僅拯救了一手創辦卻瀕臨倒閉的華冠公司,還將傳統文化以一種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傳承下去。
      2017-08-24

    熱點視頻

    性能提升、服務擴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 性能提升、服務擴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