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報》刊發題為《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的報道,聚焦中國五礦瞄準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這一目標,通過市場化改革讓企業體制機制活起來、布局結構優起來、發展動力強起來,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改革實踐。文章介紹了中國十七冶創新開展勞動競賽,通過機制創新極大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疫情期間的逆勢攀高,以及長沙礦冶院通過員工持股改革試點,不斷激發核心管理人員、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加速。文章積極評價中國五礦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改革探索,企業活力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具體報道如下: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中國五礦集團瞄準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這一目標,通過市場化改革讓企業體制機制活起來、布局結構優起來、發展動力強起來,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連續6年,五礦旗下中國十七冶集團保持18%以上的規模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安徽省建筑行業前列。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來自哪里?這或許能從疫情下企業復工的表現中找到答案。
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十七冶集團在中冶內部率先通過開展勞動競賽來推動復工復產,3月15日“大干100天”勞動競賽動員大會吹響了加速追趕的集結號。“與以往不同,這次勞動競賽將‘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新簽合同總額、營業收入兩大指標排序,強調了單個人員的勞動效率,讓更多‘小而精’‘小而強’的單位走上前臺。”十七冶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勞動競賽與業績考核、末位淘汰機制掛鉤,在你追我趕中識別優秀骨干。
機制創新極大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勞動競賽期間,各參賽子單元的勞動生產率較去年同期提高30%以上。通過100天的奮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完成年計劃的51.78%、53.22%、55.9%,較上年分別增長25.8%、30.39%、50.27%,實現了逆勢攀高。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創新離不開有效的激勵。五礦旗下長沙礦冶院是一家有著60余年輝煌歷史的研究機構。中國五礦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后,長沙礦冶院成為集團唯一的科技人員持股試點單位。2019年4月,礦冶院以核心人才中長期激勵為重點的改革方案獲批,從創新源頭抓起,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建立起核心骨干人員跟投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創新創業合伙人機制。
通過員工持股改革試點,核心管理人員、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動力更足、創新活力更強、創新效率更高,干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在長沙礦冶院湖南金爐科技公司,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四年來,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加速,實現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2倍、14倍、30倍。
骨干企業以改革創新釋放動能的背后,是中國五礦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真實寫照。按照“先確權、后賦責、再定利”的思路,五礦建立了完善的經濟責任制,把“尺子”交給市場,讓員工把精力從“討價還價、相互攀比”轉移到提高企業競爭力上,確保目標一致、壓力共擔、上下同心。
按照五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將建立完善干部任期制、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契約化管理機制、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中長期激勵機制、監督問責機制。到2022年,重要子企業全面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全面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企業活力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