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嚴”字當頭,勁吹文明之風
——記汾西礦業發電廠“以人為本、從嚴治廠”企業文化
從1956年建廠初期的坑口發電廠到現在的本質安全型電廠,從一度面臨關停到破繭重生,連續五年創發電量新高。汾西礦業發電廠65年的發展壯大歷程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八個字:以人為本、從嚴治廠。“汾西礦業發電廠企業文化建設是在山西焦煤企業文化的大旗下,長期凝練而形成的自己獨特的‘嚴’文化體系,即‘嚴密的組織、嚴謹的作風、嚴格的制度、嚴細的操作’,保持焦煤企業文化的同時也兼具了自己‘嚴’文化個性。我們已經把‘嚴’文化滲透到了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中,成為了我們自己的文化品牌。”該廠黨委書記溫繼軍說。
嚴密的組織實現管理實
在多年的生產經營中,發電廠建立了一張嚴密而又健全的組織網絡,從安全生產到經營管理、從精神文明到黨的建設、從工團工作到企業文化,組織健全,機構嚴密,使各項工作從部署到執行、從落實到考核,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組織體系,促進了發電廠整體工作的有序推進。
該廠堅守安全和環保兩條生命線,嚴抓質量、緊抓產量,強化全面“三基”建設,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后榮獲山西省企業聯合會“優秀企業”稱號,榮獲山西焦煤集團“生態環境保護模范集體”稱號。與此同時“嚴”字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強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該廠2016—2020發電量283010.73萬KWh,職工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平均4.5萬元增至2020年平均6.62萬元。
嚴謹的作風實現回音快
為加強干部職工作風建設,該廠先后出臺了《干部下現場值班制度》《發電廠干部末尾淘汰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要求干部職工以嚴謹、細實的工作作風對待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工作環節。通過實行干部雙人值班制度,干部24小時上崗值班,車間領導提前半小時到生產現場查“三違”、查隱患,了解設備運行狀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職工每班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制,提前15分鐘進入工作現場進行檢查,嚴格執行一小時一次的現場巡回檢查制和八小時程序化工作制,認真檢查、精心維護,并做好運行記錄和隱患匯報工作。
“近期,我們車間強化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作風,精準計算發電量和成本能耗精確數據,廠生產科對當班運行情況、發電量、用水量等各項指標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結果與職工工資獎金掛鉤,獎懲并重激勵大伙轉變工作作風。”該廠發電部部長郭學文說。
嚴格的制度實現綱紀正
“企業要生存、要發展,需要制度去約束和規范。我們通過《現場設備包機制度》實現包機到人,責任明確,確保設備的完好性;通過《設備檢修驗收制度》對檢修設備層層把關,做到誰檢修誰負責、誰驗收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嚴把設備檢修質量關。在長期的‘嚴’文化的熏陶下,我們車間職工養成了自覺遵章守紀的良好行為,增強了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和落實力。”該廠發電部黨支部書記肖成紅說。
近年來,該廠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職工的行為,用制度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出臺了“三大標準”,即工作標準、管理標準、操作標準,做到全廠人人有工作標準,個個有工作職責。貼合崗位要求量身定制了《隱患問責追究制》《地面紅線管理制度》《領導干部下現場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用科學合理的制度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嚴細的操作實現標準高
發電廠深刻認識到只有職工按章操作,才能確保安全生產。該廠嚴抓現場安全管理,嚴格執行三大標準,從走動管理、定置管理、編碼管理入手,做到每道工序、每個環節按章操作,并嚴格考核。重點規范運行和檢修崗位作業標準化,運行崗位實行“四化”管理,即例行工作程序化、運行操作規范化、指標控制精細化、崗位工作全能化,全面提高了運行質量。在檢修崗位落實“四制”,即定檢維護制、狀態檢修制、檢修文件包制、標準作業制,實施過程管控,保證了標準作業,安全運行。“在日常工作中,‘四化’‘四制’管理對規范操作、杜絕安全隱患起到了很大作用。‘四化’‘四制’的執行將工作條理化、程序化,提前預判不安全因素、規范了操作行為,杜絕了隱患的發生。實踐證明,嚴格的制度規范了職工行為,促使操作人員由被動規范變主動規范,養成了良好的日常工作習慣。”該廠檢修部電氣專業負責人、機電保護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雷海濤說。(記者余嬙 通訊員高偉 張青梅 薛麗萍)
轉自:山西市場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