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安全行為成為一種習慣,讓安全生產成為一種自覺。面對復雜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中國銅業以“強化基層班組安全管理,推動長周期安全生產”為主題,舉辦2021年“中銅文化月”,以“四個一”系列活動強化提高全員安全生產主動意識,引導職工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繃緊安全之弦,筑牢安全防線,畫出企業文化建設、安全生產發展同心圓。
樹牢安全發展理念 錨定圓心
“全面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堅決扭轉安全生產被動局面,打贏職工群眾生命安全保衛戰。” 8月25日在“中銅文化月”開幕式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許波的要求擲地有聲而飽含期望。按照文化月“四個一”活動安排,開幕式剛結束,中國銅業黨委率先組織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專題研討承包商整治專項行動,探索建立承包商“進用留退”全過程管控體系,探討外包轉內干、承包商激勵等相關方法,規范承包商管控,堅決整肅承包商問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舉措,踐行中央、中鋁集團對安全生產的指示和要求,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安全發展理念。
“在生命面前,再嚴苛的要求都顯得格外溫暖”。云南銅業在落實“系統抓落實、重拳保安全”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圍繞職工安全技能提升、重要危險源管控、應急救援隊伍鍛造等內容深入研討。“一把手必須親自抓安全”馳宏鋅鍺提出隱患排查再深化、安全培訓再加強、本質化安全建設快推進、培育安全管理文化再加強等8項工作要求。公司所屬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紛紛組織開展以提高職工安全意識、提升安全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會議,并結合單位實際開展專題研討,以安全生產頭等大事的警覺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提升安全生產意識 畫好半徑
“安全生產黨課”怎么講?安全教育培訓怎么搞?公司黨委常委、副總裁、安全總監沈立俊在“中銅文化月”開幕式上的“第一課”——《正確運用安全管理工具,提高崗位風險辨識能力》作出精彩示范。安全黨課以叉車作業為例,圍繞安全生產規程和要求,生動演示崗位風險辨識的過程和方法,展示了可看可學可交流的體驗式教育培訓方式,為基層單位做好安全培訓和管理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頭雁效益”激發培訓學習熱情。“中銅文化月”大力推行領導帶頭講安全生產黨課(團課)活動,在公司領導“第一課”的帶動下,各單位黨、政、工、團主要負責人和安全分管負責人主動到一線黨(團)支部講安全生產黨課(團課),將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安全文化傳導到生產一線,滲透到員工心間。各生產一線班組利用班前會、班組周安全活動等時間,針對“葡萄圖”安全管理工具的目的意義、工作流程、考核細則,進行再培訓、再宣貫,在葡萄圖、CARC(安全風險辨識表)等安全管理工具使用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查缺補漏,強化承包商班組對安全管理工具的應用,讓安全管理工具融入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讓安全責任意識融入員工的意識中、血液里,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動形成安全生產命運共同體。
檢驗安全生產技能 填充底色
安全意識為先,安全技能為本。沒有扎實過硬的安全技能,安全生產便是無本之木,在文化活動的舞臺上歷練和檢驗崗位安全技能也是本屆“中銅文化月”的一個亮點。崗位安全風險辨識技能大比武掀起了活動的高潮,看漫畫、觀視頻,找風險、查隱患,提措施、強本領,生動的學習內容,新穎的競賽形式,改變坐在教室里被動地學習與考試模式,點燃一線班組和承包商班組員工的參與熱情,營造了“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的企業文化氛圍。
玉溪礦業組織2000余人次,對260多幅“安全百錯圖”開展風險隱患辨識;赤峰云銅組織135個班組、承包商5個班組通過觀看漫畫及視頻開展查違章找隱患活動,并舉行了CARC(安全風險辨識)表應用挑戰賽和葡萄圖考核挑戰賽;馳宏會澤礦業5個生產單位、1個生產部門、3個承包商單位開展了5個類別的崗位風險辨識大比武活動;馳宏會澤冶煉開展的大比武活動中,共有14支隊伍、70名選手參賽;華中銅業通過開展崗位安全風險辨識活動,共查找出新增安全風險185項……作為非生產單位的中銅國貿也結合業務特點,組織開展合同風險辨識培訓,通過例舉合同文本案例解析合同風險的形式,引導職工辨識合同風險,提高合同風險辨識與管理能力。
9月26日決賽現場,隨機抽取的馳宏榮達礦業怡盛元礦檢修班、呼倫貝爾馳宏水處理廠水處理三班、東南銅業點檢維修班組等5支參賽隊伍,以“云比武”的形式,在30分鐘內完成對同一漫畫工作場景中風險點的辨識。選手們胸有成竹、仔細辨識,對20余處風險點精準作答,并給出完善的防止措施……精彩的表現深深映射出一線職工提高崗位風險辨識能力的自省自覺,提升安全技能應對風險事故的自我激勵,充滿了安全生產護航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力量。
“中銅文化月”圓滿落幕,但安全生產重于泰山的責任警鐘長鳴,安全文化建設和安全習慣的養成永遠在路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轉自:中國有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