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淮北礦業集團第十三次人才工作會議暨第十五次科技大會上,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方良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方共同為“淮北礦業綠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揭牌,標志著該集團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再添新引擎,再增新動能。
“截至目前,淮北礦業集團成立了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13個,建成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營造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濃厚氛圍。”淮北礦業集團技術中心科研室主任李建說。
柴油機單軌吊、“淮盾一號”盾構機不斷向礦井深處延伸;“1+2”擴安一體化、底抽巷“掘鉆運”一體化等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推動了煤炭行業跨越式發展與戰略性升級;“天眼”、遠程控制技術描繪著新時期礦井安全生產的生動畫卷……
淮北礦業集團自2019年11月上一屆人才與科技大會召開以來,吹響了智能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數字賦能、科技強企的號角,科技創新之花絢麗綻放。
搭建創新平臺
淮北礦業集團井下地質條件復雜,水、火、瓦斯、頂板等自然災害嚴重,一度嚴重制約企業安全高效生產。
“條件越復雜,越需要智能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提升礦井安全生產水平。”2020年,淮北礦業集團經安徽省發改委批準,在全省首家設立“安徽省煤炭智能開采工程研究中心”。2年來,列入政府重大科技項目6個,其中國家能源局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2個、安徽省國資委第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個、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2個、淮北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個。同時,該集團圍繞重大科技專項,成立科研攻關團隊,攻克技術難題。
淮北礦業集團研發建設了集采集、存儲、分析、運用于一體的“集團管控一體化信息系統集成平臺”,涵蓋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智能礦山等在內的19類45項應用系統。
4月,在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暨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推進大會上,淮北礦業集團“深井高應力卸荷易損巷道圍巖分層控制理論與關鍵技術”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此次大會上,該集團共有8個項目分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與此同時,淮北礦業集團搭建“五小”創新平臺,促進全員創新創效,激發了廣大干群的創新創效活力。
2021年,該集團共征集“五小”成果1265項,比2020年增加了276項。每年,該集團從“五小”成果申報專利近百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20年,淮北礦業集團獲得煤炭行業“五小”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數字化融合提速
淮北礦業集團強推重點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運用。上半年,楊柳礦積極研究推廣應用井下柴油機單軌吊無人駕駛技術,并取得成功。這在國內尚屬首例。
2年來,淮北礦業集團開展十大科技創新攻關,組織實施了173個子課題,其中147個子課題已經結題;重點在智能化煤礦開采工藝及裝備、智能化工廠工藝及裝備、信息化與互聯網安全提效等方面開展攻關。截至2020年底,該集團累計解決了80余個制約安全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成功應用。
“智能化采煤工藝使淮北礦區生產模式發生重大變革,截至目前我們已建成25個智能化綜采面、5個智能化綜掘工作面,全面實現了電液控。通過智能化工作面建設,采掘工作面專業職工人數同比下降30%,人均效率同比提高40%,單產效率同比提高30%。”李建介紹,“綜合自動化及生產系統自動化建設,使變電所、水泵房、主煤流運輸等系統全部實現了地面遠程集控,關鍵場所和系統均可實現了無人值守,崗位工變巡檢工。”
淮北礦業集團牽頭研發的全流程智能采制化系統,在國內外首次實現商品煤“采制化”全流程智能作業。2020年底,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該套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2020年9月,我們礦運用該系統以來,外銷煤炭質檢數據實現零差錯、零爭議糾紛,這在以前不敢想象。”朱仙莊質檢計量站站長郜業武介紹。
2020年,淮北礦業集團建成了以運營管控、生產管理、人力資源、財務共享四大專業應用平臺為主的大數據中心,數字化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喬時慶)
轉自:中國煤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