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煉油四部減黏裝置,內操員工聚精會神地盯著DCS畫面精細操作,外操員工則仔細檢查著裝置現場的每一個環節,大家全力以赴保證裝置開工運行平穩。
老裝置煥發新活力,積蓄新動能。煉油四部副主任宋明超介紹說:“這套裝置已停產10年之久,再次啟用是要嘗試一條新的加工路線,生產出品質更好的瀝青原料,助力公司改性瀝青增產創收。”
在克石化,汽柴油與潤滑油、汽柴油與瀝青之間均可以在生產平穩運行的情況下靈活切換,隨季節而變、隨市場而調,真正實現了以銷定產。這是克石化的優勢之一,也是企業盈利的關鍵所在。今年年初以來,克石化深入踐行“分子煉油”,落實“四精”要求,堅持技術立企,深挖資源、裝置、產品等潛力,持續優化流程,全方位強化“安穩長滿優”運行。今年1至8月,銷售產品超380萬噸,盈利能力位居集團公司煉化企業前列。
頂層設計 精準施策
今年年初以來,克石化堅持眼睛向內,采取超常規思維、革命性舉措持續深化提質增效。聚焦QHSE提升、生產經營、重點項目、嚴細管理年度“四大任務”,制定了涵蓋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共5類17項160條提質增效措施,嚴格落實“從嚴管理出效益、精細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的要求,全力以赴打造提質增效“增值版”。
為強化組織領導,克石化成立以公司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提質增效領導小組,組織修訂提質增效管理辦法,從嚴制定提質增效工作方案,從提質增效項目的重要程度、實施資源需求配給等方面,將提質增效項目劃分為公司級、專業部門級、基層單位級進行分級管理,建立責任層層落實、壓力層層傳遞的工作機制。
同時,克石化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完善動態管理和考核激勵,給予年度項目季度獎勵、月度新增項目通報考核獎勵;利用每月經濟活動分析會及時反饋工作動態和措施效果,精細講評。此外,克石化加強對考核結果的反饋和應用,梳理短板弱項,制定改進措施,助力提質增效工作見實效。各專業部門和基層單位共唱“主角”,通過對標先進、優化生產、管理提升等措施,今年前8個月提質增效創效同比增長近50%。
精打細算 質效雙增
作為世界級環烷基產品基地和國內最大高檔白油生產基地,特色產品一直是克石化搶占油品市場“制高點”的利器。今年年初以來,克石化全面落實“四精”要求,遵循“適銷對路和效益最大化”原則,在優化裝置運行、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上下功夫,持續推進“減油增特”,提升特色優勢,增產增銷高附加值產品。今年1至8月,高附加值潤滑油類產品效益貢獻率超過43%,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和提質增效雙贏的目標。
順“市”而為,挖掘裝置潛力,優化生產運行,強化工藝過程管控,增產市場需求大、創效能力強的產品,牢牢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今年新疆旅游熱度空前高漲,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吞吐量屢創新高。克石化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堅持“分子煉油”理念,兩套主要生產航煤的裝置馬力全開,前8個月,航煤產銷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另外,不少游客選擇自駕出行,95號高標號汽油的需求“水”漲“船”高,通過優化汽油調和比例,實現精準控制汽油的產品質量,使95號汽油產品產能大幅提升,創歷史新高。
提質增效既做“加法”,也做“減法”,省下的就是賺到的。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統籌開展“全員、全要素”成本核算,堅決堵住效益“出血點”,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煉油一部通過技術攻關,將Ⅱ套蒸餾裝置減壓渣油由進罐抽出,改為不進罐直供進入丙烷脫瀝青和催化裂化裝置后,每年可節約蒸汽2800噸;催化裝置摻煉渣油改直供后,每年可節約蒸汽量7884噸。同時,2套裝置各停1臺機泵,每小時節約電耗65千瓦時,僅這一項攻關項目每年可節約各類費用200余萬元。
科技創新 激發活力
堅持特色和科技創新,是克石化贏得主動、創造效益、不斷發展壯大的支撐力量。今年年初以來,克石化聚焦“大科研”格局,厚植創新沃土,在體制上松綁、在機制上賦能、在隊伍培育上加力、在氛圍營造上用心,精心組織新產品開發推廣,努力打造“小巨人”產品,不斷提升創效增效能力。今年上半年,克石化實施科研項目36項,8項新產品全部投入生產,其中服務器冷卻液已成功應用于“東數西算”貴州樞紐一期項目和部分高校企業智算中心。
技術立企,推進重點項目和核心技術攻關。克石化制定基層單位級提質增效方案模板,征集406條基層提質增效措施并補充17項技改技措項目和13項技術攻關項目,將“給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與“給個人發放實實在在的獎勵”直接掛鉤,激勵廣大干部員工主動為公司提質增效出謀劃策,在全公司范圍內形成了人人爭做創效主體,創效成果“遍地開花”的濃厚氛圍。
95萬噸/年潤滑油產能技術攻關項目是克石化“揭榜掛帥”項目。煉油三部一馬當先“揭榜”,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工藝參數等措施,攻關初見成效。今年前8個月,僅2套高壓加氫裝置側線優化利用這一項就增效3600余萬元;公用工程一部鍋爐裝置針對劣質國網煤摻燒技術進行攻關,今年前8個月實現降本增效超3000萬元;煉油五部通過流程模擬軟件計算,以操作指令的方式控制重整裝置苯含量指標,收率提至30%以上。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一個個提質增效的新理念、新措施,猶如涓涓細流般在克石化匯聚,助推克石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
采訪前,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克石化,論規模,600萬噸/年不算大;論區位,地處西北邊陲,運輸成本處于劣勢;論原料,多為難加工的稠油和超稠油。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具備“天時地利”的煉化企業,在20多年里無論“順市”還是“逆市”都能保持盈利,提質增效究竟發揮了哪些作用?
化工市場新產品3年飽和、5年更新換代,企業反應必須領先市場一步才能搶占高端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采訪克石化規劃與科技信息部副經理尹宏時,他這樣說:“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始終領先同行至少5年的科技發展水平。”正是這樣的眼界,決定了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在煉化市場競爭加劇的當下,煉化產品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揚長避短,使產品向高端化、差異化、定制化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深挖內部潛力降本增效,把成本控制要求落實到每個部門和單位,細化到崗位個人,讓企業效益“緊”上添花。
采訪時,記者看到克石化對科技創效人員大張旗鼓表彰,真金白銀獎勵,讓科研人員既有“面子”,又有“票子”,營造了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濃厚氛圍。這同樣也詮釋了克石化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科技重獎機制,為克石化走好特色發展之路注入了不竭動力。
在采訪中,記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克石化全員創效的工作熱情,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只要是立足崗位,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或經濟效益的小改小革,都轉化成了克石化最為寶貴的物質“財富”,而每一名克石化人,都為完成2024年生產經營任務貢獻了智慧與力量。(特約記者 金玲)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