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產品經理(技術背景)崗位實習生張杰介紹說:"我是深圳大學2022級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學生,目前我的工作是運營與策劃iOA零信任安全管理產品。iOA是騰訊自研自用的一款辦公安全產品,可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辦公安全、終端管控方面的痛點。"
在今年3月騰訊主辦的實習生招聘宣講會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張亞婷通過招錄進入騰訊S3線學生獵聘團隊實習。"我的主要工作是在頂級學術會議、校園活動以及人才網站等,尋找和吸引具備頂尖技術能力的同學加入騰訊大家庭。"張亞婷說。
騰訊還有很多"張杰""張亞婷"。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對國內就業帶來的沖擊,騰訊于今年4月啟動就業計劃,預計3年內新增2.8萬個實習崗位并加大轉化錄用,其中,僅2025年,就計劃校招收1萬名實習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AI大模型等'新芽業務'發展,騰訊需要持續引入人才'活水',保持創新活力。平臺企業被稱為'就業蓄水池',在帶動就業上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此在穩就業方面,騰訊責無旁貸。"騰訊全球招聘負責人羅海波告訴記者,騰訊希望以此次系統性擴招,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彰顯該公司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據介紹,騰訊今年開放的校招實習崗位涵蓋技術、產品、設計、市場、職能等五大類70余種崗位,包括大模型、研發、算法、市場、策劃、運營、銷售、美術等。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背景下,騰訊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游戲引擎、數字內容等技術類崗位的招聘力度,技術類崗位"擴招"力度空前,占比超60%。
"校招是騰訊最重要的人才招聘方式。一直以來,騰訊高度重視校招,我們的校招生人數在互聯網企業中位于前列。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命題下,騰訊也強化對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儲備,與青年人才共同成長,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騰訊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
重視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也是騰訊一直以來的發展基石。從2016年起,該公司通過騰訊技術大咖項目,持續招聘這類人才。從2023年開始,該項目升級為騰訊青云計劃,面向全球招募頂尖學子,通過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全面定制化培養方案、開放核心業務工作機會、解鎖前瞻性技術課題,培養青年人才。青云計劃聚焦AI、大數據、機器人等十大技術領域,設置100多項技術課題,并通過AI大模型招聘專項,讓受聘者深度參與混元大模型等前沿技術課題與核心業務。
羅海波表示,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文化"企業,騰訊一直重視對于科技的投入,以激活產業新動能,孕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因此,在招聘上,騰訊注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儲備,希望能夠與青年人才共同成長。
在廣納賢才的同時,騰訊堅持以人為本,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職業發展支持和終身學習機會。"我所在的部門采用訓戰一體模式培養校招生,即日常培訓與銷售實戰雙結合。部門為我配備了行業、業務雙導師,以便我快速適應工作崗位。"今年剛進入騰訊的西安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喬子江表示,雙導師制度讓他得以快速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身份轉換。
據了解,騰訊始終致力于為技術人才打造清晰、多元的成長通道,建立起"雙通道發展體系",讓技術人才既能深耕專業領域,又能拓展管理視野。騰訊相信,"技術價值終將穿越周期",無論是深耕技術還是轉型管理,騰訊都有充分的舞臺。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初,騰訊正式員工人數已超5.5萬人,科技類人才超過4萬人,占比高達73%,其中,直接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員工超2.7萬人,占整體員工人數的近50%。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正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所說,人才是騰訊最寶貴的財富。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系統性"擴招"與全球化布局,持續搭建廣闊舞臺,與青年人才共繪面向未來的技術藍圖。(記者 徐建華)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