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1世紀的企業競爭是一場文化之爭。那么,企業帶頭人塑造的企業的“魂”,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支撐一個企業成為百年品牌的精神支柱。
保持“沖突”才能發展
在聯想三十多年發展歷史中,無數生動形象的故事激勵了一代代聯想人。隨著業務和戰略不斷與時俱進,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加入聯想大家庭,不同的優秀企業文化相遇,正如海納百川一樣交匯融合,在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匯聚成聯想控股獨特的企業文化。
柳傳志在談及企業管理時每每會提到“文化”這個詞。他認為,一家老的企業有了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體系,當有新血液、新視角進來時,首先選擇遵從原有的規則。“不然的話就會亂。”柳傳志認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沖突。沒有沖突的企業就如一潭死水,有建設性的沖突在經過研究后可以解決現有的問題。
方法論依存于價值觀
柳傳志坦言,聯想的很多文化都已延續很久,數十年來反復統一思想。聯想在并購IBM完成之后,自己親自去抓的一件事情就是文化。聯想的核心價值觀有四條:一是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有沖突的時候,只有企業好了你個人才能好;二是求實,包括誠信合在了一起;三是進取,包括了創新的意思;四是以人為本。一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大家認真考慮好是什么,然后堅決往前推,這時候企業文化就能往前進展了。
傳承的關鍵是以身作則
怎么讓文化能夠形成和貫徹呢?統一思想宣傳貫徹固然重要,但是以身作則確實是這個企業里能不能樹立這個企業文化的根本基礎。從柳傳志不遲到的例子中,就可以窺見一二。
柳傳志在以往的采訪中,曾說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比如遲到本身是一個契約,定下來幾點開會就得幾點開會,差一分一秒都不行,如果遲到了就得罰站。第一次開會是我的老處長遲到,我就讓他站1分鐘,他當時很不理解。我自己也因遲到被罰站過3次,有一次在電梯里電話打不出去,還有一次開會前碰到我們院長了,我不好意思說我要開會,結果說完話我回去就遲到了,這樣的事堅持做了以后,所有人都知道制度就是制度,說一句就是一句。
各個企業都可以制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可以制定自己的企業文化,這有點像登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從南坡可以登上,從北坡也可以登上,但是不能一個部隊一半從南坡上一半從北坡上,或者大家愛從哪上從哪上,這是不稱職的公司,永遠也不可能管理好。
企業管理和文化積淀,是其核心競爭力,是聯想控股能夠持續發展并不斷制造卓越企業的重要基礎。
聯想控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兩大業務基于市場化運作原則,在各自專長的領域快速發展,覆蓋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形成的價值巨大的項目資源,有助于各業務之間通過共同投資和轉讓退出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更多地分享所投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價值成長。與此同時,各業務之間在管理經驗、研究成果、市場信息,以及合作商機等方面的共享與聯動,將幫助聯想控股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把握機遇、發揮協同效應,以持續打造和動態優化自身的資產組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