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航空工業人才隊伍建設經驗總結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30





      打造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 為航空工業發展提供堅強支撐——改革開放40年人才隊伍建設經驗總結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40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砥礪奮進,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4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航空工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了重大發展,實現了從跟蹤仿制到自主開發、從三代到四代、從陸基到海基、從有人到無人的重大跨越。4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始終發揚“航空報國”精神,破繭成蝶、鳳凰涅槃,用一代代航空人的熱血和青春書寫了祖國藍天壯麗篇章。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始終是決定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航空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發現人、培養人、成就人一直是航空工業的重大責任和重要任務。40年來,伴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是基本實現了從傳統人事管理到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轉變,人力資源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推進,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基本實現了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人力資源制度體系,形成了比較規范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管理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才隊伍建設的規范化科學化。三是基本實現了產品跨代發展和人才跨代成長,滿足了重點型號任務和科研生產需要。隨著集團公司的產品實現從第二代到第三代、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人才隊伍也實現了跨越成長,有力地支撐了型號研制和航空工業的跨越發展。四是基本實現了全員發展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同步,多年來,航空工業不斷疏通人才成長通道,確保了三支人才隊伍的健康成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干部年輕化不斷推進,初步形成了航空技術帶頭人隊伍和技能帶頭人隊伍。


      總結40年的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我們有以下經驗和體會:一是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二是必須抓好政策落實,必須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精神,不折不扣地把國家人才政策落到實處;三是必須結合企業實際,根據企業戰略、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人才政策;四是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管長遠、管根本的,沒有堅實的制度基礎,人才工作就做不到規范化和科學化;五是必須服務人的發展,人是一切人才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最終目的是實現事業、員工和組織共同發展。


      突出政治標準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改革開放40年來,航空工業黨組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干部隊伍建設的精神要求,不斷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隊伍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聚焦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領導人員隊伍。


      持續加強政治建設。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所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政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把政治建設擺在所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隊伍建設的首位,教育引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定政治立場、嚴肅政治生活、落實政治責任、嚴守政治紀律,以政治建設帶動所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隊伍建設。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航空工業黨組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決定》,進一步加強航空工業黨組領導班子自身建設,更好地發揮領導作用、示范作用,帶動航空工業各級領導班子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加快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提供堅強領導力量。


      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研究制定《關于認真落實“二十字”標準,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隊伍建設的決定》,結合航空工業發展規律和產業特征,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二十字標準細化為22條具體舉措和要求,作為領導人員選拔任用的重要條件、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培養培訓的重要內容,著力打造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整體功能強的領導班子,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打造專業化干部隊伍。堅持知事識人、依事擇人,選配善于抓方向、謀大事、強班子、帶隊伍,駕馭全局、應對復雜局面、解決改革發展穩定重點問題能力突出的主要領導人選,特別是選配政治素質過硬的專業干部擔任黨委書記。選配能夠獨當一面、履行好“一崗雙責”的班子副職人選,特別是選配政治素質好、能夠協助書記抓好黨建工作的副書記人選,選配技術過硬、能夠引領行業和單位技術發展的總師人選。選干部配班子,既考慮復合型領導人員,又考慮專家型人才,保證領導班子專業素養能夠覆蓋單位的發展需要和核心業務。


      持續推動干部年輕化。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領導人員培養選拔工作的決定》,以加強培養為基礎,以選準用好為根本,以從嚴管理為保障,既防止只從年齡上考慮干部提拔使用的傾向,又堅持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的合理配備,充分發揮不同年齡段干部作用。持續舉辦中青年領導人員培訓班,加大優秀年輕干部使用力度,抓好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地方的培養鍛煉,把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及時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航空事業長遠發展提供持續保障。


      堅持激勵和約束并重。探索按單位類型、職務類別對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和考評,進一步完善評選表彰機制,不搞“平均主義”“輪流坐莊”,實現“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研究出臺中長期激勵辦法,根據行業特點、企業規模、類型、發展階段等科學選擇激勵方式,釋放持續發展新活力。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航空工業改革發展強大合力。


      加強干部管理監督。堅持抓早抓小抓預防,用好談心談話、提醒函詢誡勉等手段,讓干部“既干凈又干事”。堅持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作為領導人員的職責要求,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讓所屬單位領導人員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中工作生活。對所屬單位進行選人用人工作檢查,發現問題嚴格整改,逐步實現選人用人工作檢查常態化。持續開展選人用人“一報告兩評議”并嚴格結果運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


      堅持黨管人才 建設高素質技術人才隊伍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沙場點兵,空中受閱的9個梯隊、129架戰機全部由航空工業研發制造。閱兵結束后,如同神秘的朱日和一樣,航空工業又一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近年來,隨著大型運輸機運20順利交付部隊、艦載機殲15完美上艦、四代機殲20亮相珠海航展,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橫空出世、震撼世界、振奮人心。這些重大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航空工業一線科研人才的默默耕耘與無私奉獻。


      近年來,航空工業以技術專家梯隊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技術專家隊伍建設。始終聚焦高端人才。航空工業始終堅持高端引領,力爭培養一批在世界航空技術領域有影響力的領軍技術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樊會濤、孫聰兩名同志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偉同志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先后入選國家“萬人計劃”,9人獲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210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持續優化隊伍結構。2014年首次單獨面向企業開展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選拔,評選首席技術專家16名,進一步優化了首席技術專家的單位分布情況和專業技術結構,專家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深入實施“長家分離”。保證技術專家潛心技術工作,避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加強型號領導人員管理。全面系統梳理型號研制領導人員管理工作,研究出臺《集團公司型號研制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突出分層分類管理、明確任職條件、嚴格任職程序、規范考核要求、加強梯隊建設。近年來,累計調整型號“兩總”人員百十余人次,選送參加國防科工局“兩總”能力建設培訓5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了型號“兩總”人員的能力素質。


      航空工業堅持引領示范,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堅持高端引領。充分發揮院士、航空技術帶頭人的示范作用,使他們在學科前沿研究、科研任務攻關、重點型號突擊等方面帶領行業前進。堅持任務牽引。凡屬集團級以上重大型號,至少配備一名相關領域的首席技術專家和若干名特一級技術專家,使他們沖鋒在一線、戰斗在一線。堅持知識管理。集團公司高度注重技術積累和傳承,及時將個人知識成果固化下來、傳承下去,累計出版專著50余部。堅持技術傳承。所屬單位積極建立專家、總師幫教指導制度,利用師承效應形成“師徒型人才鏈”,通過“傳、幫、帶”,使技術創新團隊快速成長、脫穎而出,這些知名專家成功的同時,帶動了一批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和優秀年輕人才的成長。


      弘揚工匠精神 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2017年5月5日,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培訓班在航空工業高技能人才洪都培訓基地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航空工業所屬單位近80名選手積極備戰、厲兵秣馬,經過19天的緊張訓練和激烈角逐,決賽最終產生了參加世賽的正式選手,參加即將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決賽。早在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獲得5枚金牌,其中航空工業負責的制造團隊和數控銑項目占據兩個席位,彰顯了航空工業“大國工匠”的風采,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


      近年來,伴隨著型號井噴式的發展,航空工業的科研生產任務也急劇上升,加上新材料、新工藝技術的應用,對技能人才隊伍提出了極大挑戰。航空工業堅持能力貢獻導向,聚焦軍品主業,選拔出了一批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技能專家,在此基礎上搭建了以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首席技能專家、特級技能專家和所屬單位專家為代表的技能人才梯隊,帶動了技能人才隊伍發展。航空工業現有“中華技能大獎”6人,“全國技術能手”168人,首席技能專家94人,特級技能專家260人,所屬單位專家近3000人。同時,設立國家級大師工作室15個、省部級大師工作室24個、地市級大師工作室59個,積極為技能領軍人才提供平臺,全力支持發揮作用。


      航空工業建立技能競賽制度,把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制度化、常態化。先后組隊代表國家參加第42屆、43屆世界技能大賽,并在第43屆世賽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中獲得金牌。每兩年組織一次國家級技能大賽,積極鼓勵所屬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比武、崗位練兵活動,年度參與人員過萬人。通過各種比武競賽,為技能人才創造了展示才能的舞臺,提供了提高業務水平的機會,實現了各單位之間的技術交流融合,推動了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航空工業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積極探索實行高技能人才在工會等群團組織掛職和兼職,如航空工業西飛的薛瑩同志,先后當選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現兼任國防郵電工會副主席。不斷大力宣傳技能領軍人才業績貢獻,航空工業沈飛的方文墨同志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兩次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航空工業堅持把激勵放在優先位置,對集團公司級技能專家,在正常工資外,分別給予每月一定的專家補貼,確保核心人才價值創造得到合理回報。航空工業堅持資源分配更多向一線技能員工傾斜,讓創造價值的人才得到合理回報,形成了“崗位憑能力,收入靠貢獻”的分配制度,確保一線技能人才有相應的收入回報。積極鼓勵所屬單位探索實施以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為標的的項目分紅,使技術、知識等要素參與分配,實現個人與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航空工業積極利用國家“千人計劃”等政策平臺,對各單位引進的高端人才和行業緊缺人才,實行特殊辦法和政策,對引進高端人才薪酬,實施工資總額外單列,確保高端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2017年,航空工業黨組出臺了《關于加強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堅持需求牽引、聚焦航空主業;堅持市場導向、完善人才機制;堅持系統思考,創新工作理念。全面統籌,多措并舉,暢通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創新改革激勵模式,推進人才合理流動,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改善人才成長環境,確保各類人才矢志事業、奉獻敬業、安居樂業,不斷加快航空工業健康快速發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