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文化強企——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創建特色文化紀實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0-23





      國慶節前夕,從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公司”)傳來消息,該公司年產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項目自2014年7月建成投產以來,實現安全穩定連續高負荷運行,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產聚烯烴332.71萬噸,實現利潤40多億元,經營業績保持國內同類企業領先水平,成為中煤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與此同時,中煤陜西公司黨委高標準開展的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圓滿收官,正在開展問題整改,積極準備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該公司堅持黨建和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引領企業文化落地生根,持續推進文化強企戰略,增強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


      中煤文化統領特色創建


      走進陜西公司,強烈的中煤文化元素視覺沖擊無處不在:辦公樓頂,巨型中煤LOGO搶人眼目;辦公樓前,中煤旗幟迎風飄揚;公共場所,中煤文化理念牌板統一規整;班組各類設備和臺帳,中煤標識清晰醒目;煤化工項目最先建成、距離最長、連接項目兩期工程的道路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煤大道……


      “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就是靈魂。要想爭做行業一流企業,必須強基固本,建設強大的企業文化,讓員工認同中煤的‘味道’,養成自律習慣和行為意識,主動擔當作為。”陜西公司總經理李俊杰說,公司員工大多來自五湖四海,工作背景和經歷各不相同,堅持文化引領對于增強員工身份認同、迅速融入企業意義重大。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在中煤文化框架內,走本土化、能落地、易操作的特色創建之路。


      2014年初,陜西公司新建的年產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項目施工進入沖刺階段,一場聲勢浩大,覆蓋全公司的大調研、大討論全面展開:陜西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如何處理與集團文化的關系?如何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討論是思想碰撞統一的過程。公司上下迅速形成共識:陜西公司煤化工項目即將投產,組織機構、人員配備基本齊全,同步建設企業文化非常迫切、恰如其時;企業文化必須在集團母文化引領下,結合個性特點,建構具有陜西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


      陜西公司同時引進“外腦”,邀請中煤集團內部企業文化專家“把脈問診”,最終敲定“147810”企業文化體系,即堅持中煤文化引領,保證文化建設方向始終不偏;建設4個子文化(和文化、安全文化、廉潔文化和青年文化);倡導7個文化理念(“爭做國內煤礦行業、煤化行業的領跑者”的企業追求,“釘子”精神的企業傳統,“團結、務實、規范、廉潔、高效”的企業作風,以及企業經營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習觀);唱響8個企業格言;打造10大文化品牌。


      “和”的種子生根發芽


      作為一家新組建的大型煤化工企業,陜西公司集合了各行各業的優勢人才。翻開陜西公司員工花名冊,就會發現員工組成非常復雜。


      “我們現有1600多名員工,既有大專院校的畢業生,也有來自集團內外10多家單位的。”陜西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郭躍威說,每個人都習慣于原有管理模式和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沖突在所難免,“如何管”的難題比較突出。


      問題即課題。陜西公司不回避、不躲避,按照中煤集團尊重、包容、合作、共贏、溝通、融合的“和文化”理念,通過組織開展大討論、舉辦主題征文、召開推進會等形式,促進廣大員工對“和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他們堅持和而不同、力求最大公約數,尊重文化差異,充分吸納各方所長,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和文化”建設路徑——實施文化再造,促進身份認同;推動載體建設,促進情感認同;完善管理制度,促進事業認同;注重示范引領,促進榜樣認同。


      專業人干專業事。在陜西公司,有一支來自外單位的保運隊伍,負責日常設備的維護保養。該公司探索“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其中將業主和維保單位納入統一管理范疇。


      “同抓同管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增進了雙方的溝通和理解,這也是‘和文化’建設的本義所在。”陜西公司化工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說。5月18日,化工分公司熱電中心3號發電機組大修正有條不紊進行。主廠房外飲料供應點,大屯保運隊員工劉勇正有滋有味喝著一杯綠豆湯。“每天我們都安排黨團員輪流值班,向參檢人員提供綠豆湯。一杯綠豆湯事雖小,但熱了檢修職工的心,讓大家工作更上心。”化工分公司熱電中心負責人說。


      陜西公司位于榆橫工業區,四周人煙稀少,遠離城市,業余生活單調。該公司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了完整的員工思想教育、問題收集反饋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文本,關心員工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建成高標準的企業文化展室、標準化黨團支部活動室、職工之家,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在陜西公司,體育館內的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設施一應俱全。不但設有員工餐廳,在生產區的中央控制室還配備了環境優雅的餐廳和咖啡廳,豐富了倒班員工的業余生活。


      打造化工人才“孵化器”


      在陜西公司,10個員工中就有7個是青年員工。“必須在青年中建設一種文化、倡導一種精神,用文化激發正能量。”陜西公司黨委認為,建設青年文化勢在必行,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穩定發展和持久競爭力。為此,該公司堅持“九法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三層四級”的全員學習體系。“三層”指的是高層、中層、基層,“四級”指的是兩級黨委、公司機關、基層班組、黨總支(黨支部),實施員工素質提升工程。


      懂感恩、講奉獻,敢擔當、重協作,有活力、求創新,這是陜西公司倡導的青年精神。針對項目建設實際,陜西公司把培養青年人才,打造一支能夠駕馭現代煤化工裝置、滿足現場實際操作需要的技能型員工隊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在陜西公司辦公大樓東側,一座5層高的漂亮建筑引人注目。這就是建筑面積達4500平方米的中煤煤化工培訓中心。


      “這是面向中煤集團內外煤化工板塊專業人才隊伍培訓的專業機構,最大限度地實現培訓資源集約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優勢化共享和綜合性利用。”中煤煤化工培訓中心負責人介紹,中心設有教室、討論室、學員休息室、活動室等,培訓內容既包括化工工藝、安全生產、機電儀、分析化驗等,也包含基層管理培訓、黨建和企業文化培訓、員工職業化培訓等課程體系。為確保年產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項目順利投產,實現安全穩定連續運行培養了一支素質強、業務精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陜西公司項目建設在快速實施中勇拔頭籌,經營管控在提檔升級中立標塑形,綜合實力在穩新強實中優化提升。該公司相繼實施了甲醇擴能、煤漿提濃、PE尾氣回收、“三劑”國產化等技術改造,聚烯烴產品由2014年的2個增加到2019年的22個,成為國內首家采用氣相流化床工藝生產無規共聚產品的煤化工企業;產品應用范圍擴展至醫療衛生、工業建筑、家居用品等領域,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公司先后榮獲“中國石化行業質量標桿企業”“全國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全國能源企業信息化卓越成就獎”等榮譽,智能工廠建設被工信部評為全國智能制造63家試點示范企業之一,是陜西煤化工行業唯一入圍企業。(李軍 劉康)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