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驅動 砥礪前行 科技創造豫光美好明天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2-01





      11月中旬,冬意漸濃,但在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科技工作者心中,暖意正濃。剛剛召開的豫光集團第九屆科技進步獎表彰大會上,一項項獎勵和未來的科技創新規劃讓大家心潮澎湃,對未來充滿信心。大會上,豫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安國發表講話,并為科技工作者們頒獎。


      近年來,豫光集團堅持每兩年舉行一次科技表彰大會,對兩年內的科技創新工作進行表彰和獎勵。截至2020年,公司已經投入數千萬元用于激勵科技創新工作。大到科研項目,小到基層的發明改造,在豫光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本屆科技表彰大會的召開時間既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對豫光集團的科技創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會上,楊安國總結了公司“十三五”期間取得的科技創新成績。他指出,豫光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走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公司科技創新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果,重大技術研發和課題研究不斷取得積極進展,科研平臺建設力度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公司組織開展多項科技攻關項目,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取得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科技成果,通過省部級評價的科技成果12項,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2項。申報專利170項,獲權專利147項,其中發明專利51項;主持起草了國家及行業多項標準,參與起草了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22項;在國家各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30余篇。突破了一系列在資源、環境、循環經濟等關鍵領域制約公司發展的前沿技術,形成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公司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建設創新型企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楊安國對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他強調,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全體科技工作者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打破傳統觀念,更新思想認識,不能固步自封。要明確科技創新的方向和目標,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工藝挖潛、環保提升、固廢危廢利用、綜合回收、疑難雜礦處理等課題,多年來,中南大學一直致力于推進為我國礦山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也在努力為礦山信息化、智能化培養優秀人才。礦業發展前景非常美好,希望所有礦業人士一起努力,共同為礦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宏大爆破工程集團黨委書記兼總經理謝守冬表示,在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這為礦業行業創造了重大機遇,同時開辟了新的賽道,“智慧礦山”“智能制造”將會成為礦業新的增長點,市場前景廣闊。


      研究攻克公司亟待解決的難題。要不斷整合優化創新研發資源,在實踐中開展科研創新,加強與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的“產學研”結合,加速形成技術和產業優勢。


      楊安國對公司如何做好“十四五”科技工作提出指導意見。他指出,要按照“一堅持四提升”原則,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各單位負責人要解放思想,大力引進人才,克服等靠思想;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科技部門要積極爭取科研經費和國家項目;持續強化知識產權管理,科技部門、法務處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強化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根據客戶需求實行差異化管理,不能死板教條,持續鞏固提升鉛、銀品牌,塑造鋅、銅品牌。


      楊安國強調,今后一段時間,公司要從十個方面抓好重點科技攻工作:一是持續做強做優有色主業,圍繞工藝技術、爐窯壽命和作業率、產量、能源、智能化改造、管理方式改進等方面開展研究;二是做強延鏈補鏈,抓好新產品的研發;三是堅持發展循環經濟,充分發揮鉛鋅銅三大板塊齊全優勢,實現統一調配、優勢互補;四是加強科技研發體系建設;五是提升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率;六是完成重點環保治理技術研究;七是積極開展節能技術提升;八是做好冶煉裝備研究;九是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是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段高高 劉佳林)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山東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 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確保審計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山東省委審計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 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確保審計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