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專業交易市場牽驢“上線” 東阿阿膠通過“互聯網+毛驢”模式推動毛驢交易跨入大數據時代
2016年底,東阿毛驢交易市場和中國驢交易所同時在山東東阿縣開市、上線,以往多是以“目測”、“估價”等傳統方式交易的毛驢,在這里一步邁入了專業化、信息化交易時代。在優勢區域養殖的基礎上建起現代化專業化的交易市場,是山東驢業走出的一步好棋。如何將種養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從生產者轉變為行業引領者,“市場”這本大書,還需要農業經營者好好地琢磨。
新年的正月十五還沒過,山東省東阿縣毛驢交易市場和中國驢交易所的交易就紅紅火火地開市了。
“能夠在農區建成毛驢專業交易市場,并通過‘互聯網+毛驢’模式,推動毛驢交易跨入‘大數據’時代,這是我國‘驢業復蘇’釋放出來的強烈市場信號。”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說。
“市場信號”背后有著怎樣的產業發展背景?專業交易市場為何率先在東阿開建?市場和交易所開市、上線后,在推動驢業發展方面有哪些作用?
傳統交易:估價靠目測折騰又費心
探尋“驢業復蘇”的痕跡,市場上的交易數據是最佳證明。“就這四五年的時間,活驢價格和驢駒價格,正好翻了一番。2013年咱到東北收驢,算下來也就18元/公斤,現在每公斤已經漲了近兩倍。”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鎮的屠宰戶李志鵬說,“而且,由于養驢的越來越多,驢駒子價格漲得最快,2016年年初就突破40元/公斤了。再往上,優良種公驢和能繁母驢的價格漲得更快。”
驢價為何漲得快?秦玉峰分析:一是驢越來越少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驢業遭遇“棄養危機”,存欄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60萬頭下滑到目前540萬頭。二是驢肉的消費需求上升了。驢肉是典型的健康肉,口感細膩、風味獨特,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吃驢肉的越來越多。三是驢皮價格大幅上漲的拉動。驢皮是阿膠主要原料,驢存欄的減少使阿膠業遭遇了嚴重的“原料危機”,帶動驢皮價格由10多年前的不足百元一張,漲到了目前的近3000元。由此,推動我國驢業呈現出從“役用養驢”向“商品養驢”的轉型升級態勢。
隨著養驢效益在同等條件超過了牛羊,養驢熱開始升溫。“以前養驢一兩頭,是為了拉車干活;現在養驢百十頭,是為了掙錢致富。”來自內蒙古敖漢旗新惠鎮的養驢大戶李軍國說。
然而,由于遭遇了較長時間的“棄養危機”,毛驢交易市場萎縮、交易手段落后、交易秩序混亂等因素,開始嚴重制約驢業健康發展。“咱發展養驢,要到內蒙古、遼寧等地的市場去買驢駒子。人生地不熟,驢源掌控在驢販子手里,交易靠目測估價,又折騰又不放心。”東阿縣姚寨鎮養驢戶張敬利說。
產業升級:養殖上規模規范交易有基礎
毛驢交易市場為何在東阿建成并開市?原因在這里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近年來大力發展養驢業,具備了建設交易市場的產業基礎。
在東阿縣所在的聊城市,2014年出臺了《關于養驢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5-2019)》,提出利用5年時間,依托東阿阿膠公司,推廣“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養殖戶”養驢模式。政策方面,有土地協調、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建設規模化養殖場有10萬到30萬元不等的補貼;政企銀聯合,東阿阿膠出資5000萬元進行“融資增信”,與齊魯銀行、濰坊銀行等合作,為養殖戶提供基準利率的定向貸款;東阿阿膠定價提供驢駒,定價回收成品驢,扶持成立養殖合作社,進行技術推廣,提供管理服務。
據聊城市畜牧獸醫局局長王紹軍介紹,截至目前,聊城規模化養驢場已超過200家,驢存欄超過10萬頭,聊城計劃在3年內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黑毛驢繁育基地和優質商品驢源基地。
“可以說,在驢皮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規模化養驢模式始于東阿,驢種改良等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始于東阿。今后,通過交易市場建設和驢交易所上線,毛驢規范交易和大數據支撐等產業鏈條服務也將始于東阿。”東阿縣縣委書記雷霞在中國驢交易所上線儀式上說。
東阿毛驢交易市場總經理胡元玲介紹,東阿毛驢交易市場,立足東阿、輻射聊城,能夠為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的毛驢交易提供專業化、信息化服務,并帶動東阿成為我國北驢南運的重要集散地,未來計劃打造成為我國最大的商品驢集散中心。
專業市場:毛驢走“上線”遠途遠期交易都好辦
東阿毛驢交易市場逢農歷二、七開市,每5天一個交易日,目前可容納120多個攤位,供1200多頭毛驢同時交易。來自山東省濟陽縣垛石鎮的屠宰戶馬軍說:“以前主要是到內蒙和東北去收驢,交易不規范,加上長途運輸,很麻煩。現在好了,不出山東就能收到驢,又規范又省心。春節臨近,估摸著今年咱的屠宰量能超過1000頭,是去年的兩倍。”
市場交易既規范又方便,大數據服務讓驢商既省心又放心。在市場交易中心,中國驢交易所實時發布著毛驢交易信息,全國其他市場的成交量、價格等信息滾動顯示。“交易市場和信息平臺有效結合,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解決了如何快速實現毛驢交易,實現毛驢信息溝通共享的問題,創造了養殖戶、運輸戶、屠宰戶、企業等多個終端之間的毛驢交易信息共享,提升了毛驢交易效率。”秦玉峰說。據統計,上線10多天,就有400多養殖戶和其它終端成為平臺會員。
據介紹,中國驢交易所共分管理、交易、金融、行業和數據5個板塊,可提供養殖、交易、金融、行業和大數據等全方位信息服務。該所致力于創建全球最大的驢互聯網平臺,建成“數據+電商+金融”三大核心業務平臺,實現對驢全產業鏈的平臺服務。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說,隨著驢業復蘇和快速發展,毛驢規范交易成為困擾行業的問題。東阿毛驢交易市場和中國驢交易所的開市、上線,實現了一個交易場所和一個信息平臺的“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將對驢業健康發展起到全方位的帶動作用。希望驢交易所未來進一步拓展服務空間、增強服務功能,著手遠期合約交易等多樣化服務。(于洪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