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歐盟加征反補貼稅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出海仍在持續升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汽車整車出口534.5萬輛,同比增長21.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14.1萬輛,同比增長4.5%。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持續完善產業生態,加大產業鏈協同和技術創新力度,已建成涵蓋基礎芯片、傳感器、計算平臺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正駛入快車道。同時,中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際交流,大力推動貿易投資合作,牽頭制定電動汽車安全、電池耐久性等多項技術法規,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和紅利。
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電動化、智能網聯化以及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為中國汽車實現“由大到強”創造了難能可貴的機遇。隨著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供應鏈支撐更加完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今年11月,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一千萬輛的國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走向海外,中國車企及產業鏈相關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到了品牌競爭的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監事會監事長姚杰說。
近日,在蕪湖奇瑞碼頭,300多輛奇瑞汽車正在有序裝船,這些汽車將以“江海聯運”的方式,從上海啟程,歷經2個月左右的航行,最終到達比利時。至此,奇瑞實現年內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也創造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最快達成年內百萬輛出口的新紀錄。
作為專注戶外出行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極石汽車自創立以來便以全球化視野塑造品牌內核,首創全地形智駕SUV,具備越野巡航、3D透明底盤及通行探測等功能,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持續拓展中東、中亞、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是保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關鍵領域技術優勢的不斷鞏固,以及品牌影響力、認知度在海外的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將不斷得到鞏固。”極石汽車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閆楓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穩鏈強鏈夯實競爭新優勢
放眼全球,車企面臨的競爭不止是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的競爭,更考驗著整個供應鏈協同與整合的能力。在姚杰看來,供應鏈完整、有韌性、有活力是支撐中國品牌實力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影響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中國車企應對挑戰、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擁有一條高效且完善的供應鏈至關重要,其中最核心的一環在于生產制造,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九號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國際商報記者介紹,在國內,公司擁有智能電動車、短交通機器人、全地形車三大生產制造基地,可實現每年千萬臺級別的產能。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在歐洲、美洲均設有分公司和技術研發部門,可充分基于不同國家的技術優勢、市場需求等開展產品研發,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獲得全球性知識產權4900余項。
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企業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通過主導或參與行業標準建設,持續助力整個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經過十多年發展, 九號公司已累計主導及參與80余項國內外技術標準,包括中國首個電動滑板車國家標準、全球首個短交通國際標準等。“這兩項標準的出臺,不僅填補了國際標準空白,解決了行業長期缺乏統一的全球性標準的難題,更有力推動了行業在不同國家間的標準互認,有效降低了相關產業的國際貿易壁壘,對促進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上述負責人說。
江西江鈴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聶小勇表示,當下,全球各國對中國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產品的需求旺盛,中國車企在“走出去”過程中要深入洞察目標市場的文化消費習慣、政策動向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國家合作和實現高質量本地化布局,讓中國汽車出海更穩、更遠。(記者 白舒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