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長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門,隨著最大開挖直徑達16.64米的“江海號”盾構機正式啟動,由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設計、中鐵十四局施工的海太長江隧道開始盾構掘進,標志著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正式開啟盾構穿江作業。
“江海號”盾構機始發現場
海太長江隧道位于江蘇省長江入海口區域,北起南通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線路全長39.07公里,包含過江隧道長11.185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其中,中鐵十四局負責盾構隧道段長9315米,采用一臺16米級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江海號”進行施工。
該隧道兼具“長、大、高、深”等特點,斬獲多個“首次”,創下諸多“第一”:全國首個零碳隧道、全國首創采用直達地面的救援車專用通道、全國首創采用區段式排煙方式、全國首創采用一體化全預制盾構隧道內部結構、全國首創采用防火與結構一體化煙道板、全國首創采用防脫落新型牛腿結構、全國首創采用DDCI新型連接構造。設計階段共開展60余項專題研究,對隧道結構及防水與防火一體化、防災減災、綠色低碳、施工與裝備和智能建管養等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
隧道管片安裝現場
長江江底地質條件復雜,“江海號”盾構機始發后,將進行超長距離獨頭掘進,需穿越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土、粉細砂復合地層等復雜地質帶,同時,隧道最大埋深約75米,最高水壓達7.5巴,具有超長距離、超大直徑、超高水壓、超大埋深、復雜工況等特點,對刀盤刀具、泥漿環流部件耐磨性、可靠性要求高。在穿越長江及兩岸大堤時,盾構施工沉降要求控制嚴,施工難度大,且江中地質勘探覆蓋的區域有限,不可控的未知區域多。
超16.6米超大直徑意味著盾構機刀盤開挖所需扭矩大,對主驅動軸承負載大。7.5巴超高水壓對主驅動密封、盾尾密封等部件的承壓能力要求高。在保持較高性能負載的前提下,如何保證整機在江底復雜環境中連續掘進9315米工況下的可靠性是建設團隊面臨的主要挑戰和難題。
為此,研制團隊還通過加大盾構機刀盤開口率,配置高壓力、大流量的中心沖刷系統及刀盤結泥餅預警系統,并搭配伸縮攝像裝置,無需人員帶壓進倉即可觀察刀盤工作區域情況,有效判別和降低刀盤結泥餅風險,提高底部排渣效率。同時應用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同步注雙液漿技術,實現盾構隧道沉降的毫米級精度控制,保證施工安全及效率。他們還在相鄰管片接觸面采用“DDCI”特殊構件設計方案,用以提升管片環向剛度,增強在軟土地層、長江大堤及江中深槽段等富水地層的超大型管片支護強度。
據了解,海太長江隧道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項目。工程建設對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推動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