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軸集團的“金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7-05-05





      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切實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提升產品的品質,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命題。


      瓦軸集團將今年確定為“品質年”,提出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力氣抓全面提高產品品質。這其中,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


      從去年開始,瓦軸集團分批選派優秀員工到德國、日本進修培訓,實地感受先進制造技術和德國工人、日本工人的工匠精神。培訓歸來,他們如同一顆顆金種子,正在瓦軸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去年9月,瓦軸集團特大型分公司精磨間操作者趙熙偉赴德國KRW公司進行了培訓。趙熙偉說:“大家都知道德國制造強大,究竟強在哪兒?我這次在德國充分感受到了工人的精確主義和完美主義,追求完美的工作行為,做什么都要徹底到位。”對此,趙熙偉特別感慨,“提升中國制造品質,我們必須要學習德國人的這種精神,抓住細節,讓每一加工細節都完美,在每道工序上都達到國際標準。”趙熙偉從德國學習回來以后,結合國外先進加工經驗,將數控立磨磁盤支點進行了改造并推廣,每臺設備至少可節約換活時間半個多小時,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產品加工質量。


      和趙熙偉同時去德國培訓的瓦軸集團傳動軸承公司超精工序磨工李超說:“在德國,我不但學到了先進的軸承加工技術,更是見識到了德國工人嚴謹自律、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李超介紹說,德國工人工作的條理性清晰,一切按照標準進行,就拿擰螺絲來說,這螺絲怎么擰、擰幾圈、擰到什么程度都有嚴格的標準。因此,德國工人加工的每一件產品都達到同一標準,產品精確度極高。“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就是這種追求極致吧。他們的技術我們要學,他們這種嚴謹的態度更是需要我們學習的!”近日,李超把在德國學到的先進技術進行系統地消化,創新了加工工藝,并成功地在同工序推廣。


      此外,還有赴德國培訓的精密滾動體公司磨工王超等操作者,不僅把自己在德國和日本學到的加工技術學以致用到實際工作中,還在公司講臺上分享了德國、日本工匠精神和先進加工技術,讓大家一同學習,共同進步。


      瓦軸集團始終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大事來抓,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技能培訓,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干事、干成事的技術能手,正在實現從“產線工人”到“技術專家”的轉變。(鞠家田 楊維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借勢“一帶一路”機遇 瓦軸布局開發亞太市場

      借勢“一帶一路”機遇 瓦軸布局開發亞太市場

      隨著“一帶一路”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深入推進,巴基斯坦正在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一季度,瓦軸的水泥機械配套軸承銷售增長了267%,其水泥機械80%使用瓦軸軸承。
      2017-06-13
    • 瓦軸風電軸承在全球市場持續走俏

      瓦軸集團在重大技術裝備配套軸承、軌道交通軸承、汽車車輛軸承、風電新能源軸承等產品板塊,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承擔著重任。
      2017-08-09
    • “自主創新+外腦工程”打造瓦軸“軟實力”

      “自主創新+外腦工程”打造瓦軸“軟實力”

      作為中國軸承行業的領軍企業,近年來,瓦軸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以創新中心、產業聯盟和技術合作為三條主渠道,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補高端制造短板,全力發展制約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高端軸承,全面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2017-09-04
    • 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簡稱“聯盟”)是整合多方資源打造的跨行業、跨領域、新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專業性社團組織
      2017-03-22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