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供”模式促中國商飛融入世界客機產業鏈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7-05-24





      雖然全球航空制造業看起來已處于壟斷狀態之中,但實際卻是幾乎沒有一家飛機是完全在一家工廠里生產出來的,飛機制造行業已經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比如空客的客機是由德、法等國的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研制的,空客飛機有30%的制造是在美國進行的,而波音飛機35%的制造是在日本完成的。
     
      2006年,中國大飛機項目成為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成立了由國務院領導出任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由工信部牽頭,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門參加。2008年,大型央企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商飛”)在上海成立,作為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該公司按照“一個總部、六大中心”加快打造研發設計、總裝制造、服務支援三大平臺,快速形成我國民用飛機研發設計、總裝制造、客戶服務、市場營銷、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等基本能力。
     
      中國商飛建立了較完善的“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最大限度聚集國內外資源打造中國民用飛機品牌,帶動形成以中國商飛公司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民用飛機技術研發體系。
     
      國內22個省市、36所高等院校、242家大中型企業、數十萬產業工人參與大型客機研制,以上海為基地、以中國商飛公司為核心的、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我國民機產業體系與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正是因為航空制造業越來越集中,研發成本越來越大,致使各大壟斷寡頭為了分擔風險,在控制好核心技術的前提下,將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進行了全球化分工,從而分攤研制費用,通過利用國際廉價勞動力降低制造成本,降低了自身風險。
     
      根據當前世界民用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作為承擔我國大型客機研制生產任務的中國商飛公司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以“主制造商-供應商”的運作模式,在海內外優選系統設備和機體結構等方面的優質供應商,重點加強飛機設計集成、總裝制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適航取證等能力建設。“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是目前大型客機制造企業普遍采用的一種運作模式,中國商飛選擇這一模式可以有效融入世界大型客機產業鏈,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我國發展大型客機擁有20世紀七八十年代研制“運10”以及作為波音、空客轉包生產商積累的寶貴經驗。目前我國在大型客機C919的研制過程中也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國大型客機發展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在一些子系統和重要部件的設計研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差距明顯。因此在發展初期,通過全球優選供應商的方式可以使我國的大型客機在較短時間內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我國也可以借此掌握大型客機先進技術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不斷縮小差距。當然,我國作為新進入者應盡快努力掌握產業鏈上各種相關知識技術特別是核心知識技術,從而對于整個系統能夠進行有效設計和集成,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協調。通過不斷的積累,逐漸培育我國一批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子系統和設備制造企業,參與到大型客機市場的全球競爭中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