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一列滿載著集裝箱的鐵路班列從粵東梅州國際鐵路場站鳴笛發車,去往東非達累斯薩拉姆港口,標志著中遠海運“梅州-南沙-達累”中非海鐵聯運專列首發成功。
此次,中遠海運集團旗下華南中遠海運集運與廣州中遠海運物流協同合作,成功開通梅州國際海鐵聯運路徑,不僅加強了粵東區域的腹地縱深,更是助力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互利共贏發展的具體舉措。
近年來,中遠海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旗下華南集運結合粵港產業發展和自身優勢,大膽嘗試“補鏈、強鏈、延鏈”,不斷適應客戶需求和變化新形勢,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完善物流通道建設
該公司在當地企業始終立足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過豐富的內、外貿航線產品和內外貿用箱一體化的優勢,為客戶提供精品快航服務、數字化服務、內外貿同船運輸等多元化產品,不斷暢通大灣區物流體系。
在深圳鹽田港,滿載跨境電商貨物的中遠海運“新非洲”輪緩緩駛離,中遠海運“中國鹽田-美國長灘”直航快線SEA3成功首航。該航線全程只需要14天,為深圳新增了一條鏈接美國的海上物流快速通道。在惠州,“安洋118”滿載貨物,開往海南小鏟灘后中轉至越南成功實現了關務無憂、一關到底,客戶可享受本地報關與國際中轉的報關模式。
此外,廣東珠海、東莞、汕頭等地都相繼開通了至海南洋浦小鏟灘的內外貿同船航線,不僅為企業外貿集裝箱出口降低了成本,也縮短了前端物流時間。這些舉措進一步織密了粵港澳大灣區出海通道,為當地企業融入國際物流鏈提供實質支撐。
打造數字化供應鏈
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水系發達,碼頭駁點眾多,特別是非干線小型駁點數字化程度不高。為了提高貨物運轉效率,華南集運自主開發了適用于駁點的進出口無紙化項目,目前覆蓋率已達30%,為客戶辦理業務開辟全新路徑。
根據不同客戶業務場景需求,該公司在鹽田、蛇口、南沙、欽州港等周邊積極構建倉儲平臺,覆蓋跨境、臨港、產業三大圈層,并逐步形成了深圳服務生態圈、跨境電商服務、臨港標準化服務、港口綜合服務、增值服務、大宗商品等六大服務板塊。截至今年9月,已發展到19個倉庫/堆場,總面積達6.3萬平方米,初步構建了粵港澳大灣區鏈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倉配網絡體系。
與深圳特區、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同頻共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遠海運集團不斷凸顯中遠海運前沿陣地作用,為大灣區制造注入注入源源不斷的“藍色動力”。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