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蒙牛集團與國際足聯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聯合宣布,蒙牛正式成為2018年世界杯全球官方贊助商!在這次合作中,蒙牛旗下的全系列產品,包括牛奶、可飲用酸奶、預制冰淇淋和奶粉的4個品類的27個品牌都獲得了官方產品的稱號。這也是世界杯歷史上首次把如此多的贊助商權益提供給這么多品牌。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牛是國際足聯在全球贊助商級別首次合作的乳品品牌,也是中國食品飲料行業成為世界杯全球贊助商的第一個品牌。
(圖片來源:互聯網)
據了解,在俄羅斯世界杯的全部64場比賽中,蒙牛都將獲得7分鐘的場邊廣告。通過全球媒體的力量,預測將有超過500億人次的傳播,平均每個球迷看到至少20次的蒙牛廣告。蒙牛集團戰略管理副總裁張邕還在發布會上透露,2018年,蒙牛將投入至少20億用于世界杯營銷!
距離近、時差小俄羅斯世界杯吸引四大中國企業強勢加盟
眾所周知,通過世界級體育大賽進行體育營銷是各大企業向全球進行市場推廣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多年以前,奧運會、世界杯、歐洲杯等世界頂級賽事贊助商均為歐美公司壟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企圖進入歐美市場的日韓企業開始搶占風頭。終于,隨著經濟騰飛和國力強盛,如今輪到中國品牌坐莊。
從足球領域來說,中國光伏企業英利曾連續贊助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4巴西世界杯,不過他們是第二級別官方贊助商;萬達在2016年成為國際足聯合作伙伴,以頂級贊助商身份贊助2018、2022、2026和2030年4屆世界杯;今年4、5月,海信和vivo接連成為2018世界杯官方贊助商。如今,又有了蒙牛的隆重加盟。
其實在這波世界杯贊助大潮之前,海信在2016年成為歐足聯56年歷史上第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全球頂級贊助商;阿里巴巴2015年率先冠名國際足聯世俱杯8年,今年又成為國際奧委會TOP贊助商;華為成為2018平昌冬奧會贊助商……
為何這些中國企業都如此熱衷于贊助世界大賽?我們或許可以從幾組數據中一探究竟。
據國際足聯發布的報告,共有32億人觀看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超過10億人觀看了德國對阿根廷的決賽。據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的數據,約73%的人愿意支持世界杯的贊助品牌;60%的人認為贊助世界杯的品牌具有影響力;55%的人更愿意購買贊助世界杯的產品。海信贊助歐洲杯后在整個歐洲地區銷量大增,通過實踐證明了贊助世界大賽的價值,這也是蒙牛進軍世界杯的根本。
不僅如此,相對于遙遠的2010南非和2014巴西,僅5個小時時差足以讓2018俄羅斯世界杯在國內引起更大反響:球迷們不但可以在前半夜就觀賞到精彩比賽,各大品牌進行落地營銷傳播效果也更好。俄羅斯世界杯,勢必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爭之地。
巨頭相爭!伊利先手布局搶下北京冬奧會贊助權蒙牛登陸世界杯
事實上,除了海信、vivo等電子產品,國內各大乳制品企業近年來紛紛發力體育營銷。其中,光明乳業獨樹一幟,抓住了國民群眾對女排的巨大熱情。
2016年,里約奧運剛剛結束,光明就曾為艱難奪冠的中國女排送上300萬元獎金,以鼓勵女排姑娘們繼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2017年初,光明乳業又與中國排球聯賽運營商排球之窗確定戰略合作關系,成為“2016-2019賽季中國排球聯賽乳品行業獨家創始合作伙伴”及“2017中國排球全明星賽冠名贊助合作伙伴”。
2017年6月,光明乳業再度向排球產業發力,宣布投資千萬元收購上海女排,成立上海光明優倍女子排球俱樂部,并成為第一家投資俱樂部的乳業企業。至此,光明乳業在排球的布局已經初顯成效。
而國內另一家乳業巨頭、也是蒙牛的“一生之敵”,伊利在體育營銷領域的步伐走得更為堅定、執著。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周期,伊利就開始與中國奧運代表團簽下簽下合約,并歷經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索契冬奧會、里約奧運會,連續12年為中國奧運代表團提供營養支持,具有豐富的頂級賽事服務保障經驗。
2017年開始,伊利集團又在體育營銷領域強勢發力,搶下三大優質體育IP,接連成為天津全運會乳制品供應商、西甲皇家馬德里的官方營養乳制品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拿下北京冬奧會合作身份,是伊利對蒙牛的重大勝利,也體現了伊利專注奧運營銷的策略。
當我們回顧伊利近年來的財報,在大力進行體育營銷之后,他們的企業凈利潤可謂連年上漲:2015年為46.32億、2016年56.62億,2017年僅第三季度就拿到49.37億的好成績,同比增長12.47%。
體育大生意獲悉,正是看到伊利通過體育營銷取得的成功后,蒙牛也開始瞄準體育賽事這塊大蛋糕。在贊助籃球、冰雪賽事投石問路之后,蒙牛作為國內乳業巨擎終于將目標瞄準世界杯這個體育營銷領域的最高殿堂。
成為世界杯官方贊助商蒙牛的野心有點大
目前,國際足聯對于世界杯贊助商的開發主要分為三級贊助體系,每一層級有不同的贊助門檻和權限。
第一級別是FIFA全球合作伙伴(FIFA Partners),他們有權利使用FIFA及其所有賽事活動商標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各個方面推廣,同時參與到國際足聯很多足球發展項目之中。合作伙伴權限最大,價格也最高。2014年世界杯,FIFA從6大合作伙伴得到7.3億美元贊助費,據彭博社估計,一個世界杯周期合作伙伴贊助費在1.5億美元級別。
目前,國際足聯共有7大合作伙伴,2016年3月與國際足聯簽下15年長約的萬達集團就屬于這個級別,此外還有阿迪達斯、可口可樂、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現代-起亞、VISA、卡塔爾航空。這個級別贊助商還留有一個空缺。
第二級別是FIFA世界杯贊助商(FIFA World Cup Sponsors),同樣可以進行全球推廣,但使用權限僅限于當屆FIFA世界杯和聯合會杯相關商標。照2014年世界杯的行情,8家官方贊助商5.5億美元,每家6800萬美元。
2018世界杯目前共有5家贊助商,分別是百威、麥當勞、海信、vivo和蒙牛。也還有一個空缺。
第三級為區域贊助商(Regional Supporters)共20家,此級別贊助商將不再按照主辦國區分,而是按照歐洲、中北美、南美、非洲/中東和亞洲五個區域,每個區域最多4家。2016年7月,俄羅斯的阿爾法銀行成為俄羅斯世界杯第一家區域贊助商。這個級別贊助商的價格在2000萬美元。
仔細看看這四家已經加入世界杯大家庭的中國企業,萬達是一家全球性、覆蓋多個領域的綜合性集團;海信也是全球性企業,通過贊助2016年歐洲杯在歐洲地區銷售額與影響力劇增;vivo這家深圳手機廠商在印度、東南亞地區影響力不可小覷,2017年底,他們做好打開俄羅斯市場的準備。
倒是蒙牛,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本次以重金拿下世界杯官方贊助商,究竟是想搞個大新聞,還是借助世界杯影響力擴張海外市場?
對此,蒙牛CEO盧敏放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天我們的產品已經在香港、澳門、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都有銷售。我相信借助世界杯的能量,我們一定能繼續加速蒙牛全球化,讓全球消費者享受到來自中國的乳制品,也讓他們更多信任來自中國的品牌。”
蒙牛集團戰略管理副總裁張邕也介紹道,在明年,俄羅斯11個城市的12個場館都將會出現蒙牛產品的展示,這將是中國乳品第一次走進歐洲。蒙牛也將投入至少20億用于世界杯營銷。
看來,蒙牛已經對世界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張冰)
轉自:搜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