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妝品行業,外來品牌的進入顯然給我國的“老字號”產品帶來了很大壓力。“吃老本”很可能意味著被淘汰。日前,上海家化、百雀羚等老字號化妝品企業發布了2017年財報。在過去一年里,通過研發創新、精準營銷等戰略,這些老字號化妝品龍頭企業業績增長迅速,贏回了口碑和市場。
三大老字號化妝品企業業績飄紅
擁有佰草集、美加凈等知名護膚品的上海家化日前披露2017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4.88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898億元,同比增長93.95%。剔除TommeeTippee收購及終止花王業務因素影響后,自有品牌實現營業收入50.69億元,同比增長15.8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3.61億元,同比增長97.28%。
上海家化主力品牌之一的佰草集,也取得了好成績。上海家化證券代表、投資者關系高級經理陸地介紹,佰草集新品銷售占比上升至25.5%左右,400元以上單品銷售占比從31.2%上升至40.15%。
另一化妝品老字號百雀羚也成績喜人。2017年百雀羚集團總業績達到177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90%的銷售來自于百雀羚品牌。2012年百雀羚全年營收為18億,2017年已達到177億元,短短五年內翻了近10倍。
謝馥春于2015年登掛牌三板以來,于2017年上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去年上半年年實現營收3172.63萬元,同比增長38.78%;實現凈利潤674萬元,同比增長50.42%。
多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是老字號化妝品能夠實現快速成長的基礎。據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預計,2016年-2020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增速將達到5.05%,到2021年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499億元。老字號化妝品企業自身的努力更是成功的關鍵。
新品研發:滿足年輕化需求
老字號曾給大眾的印象是“吃老本”、一成不變。在2009年的廣東省日化商會年會上,就有專家指出,專利不足成為化妝品企業的最大難題。老字號在產品研發方面往往不愿意過多投入,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老字號不敵外資化妝品企業。
市場調研顯示,新一代年輕消費者更注重產品品質,消費更個性化、注重體驗,習慣互聯網消費。這些消費特點,是老字號化妝品企業紛紛加大研發、創新產品的動力所在。
2017年,上海家化產品創新達到700多個,平均每天有兩個產品創新或新品推向市場。同時,還將一些優質產品引入中國。2017年,上海家化完成了對全球領先嬰幼兒喂哺品牌TommeeTippee湯美星的收購,并將其產品引入中國市場。
伴隨著消費升級趨勢,更多消費者愿意嘗試新的日化品類,防曬、彩妝、男士護理等的需求越來越大。上海家化布局相應品類的發展規劃。2018年,佰草集和雙妹將推出彩妝,美加凈將根據消費時刻與場景,推出不同配方的時刻防曬系列產品等等。
精準營銷:進一步挖掘個性化受眾
在營銷推廣方面,百雀羚絕對是國貨化妝品的佼佼者。2012年百雀羚全年營收為18億,2017年達到177億元,五年內翻了近10倍。驚人的業績增長背后,是百雀羚精準營銷的成功。
憑著對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的精準投放,百雀羚這個老字號品牌獲得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從2016年開始,百雀羚頻頻推出別出心裁的互聯網營銷,從一屏到底的《1931》,到劇情多次反轉的《三生花》,再到走鬼畜古典風的廣告劇《四美不開心》、《四美不開心之平行世界》等等,創新的內容和表達形式廣獲好評,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群。
近年來,上海家化也一直在發力精準營銷。佰草集從“泥”到“丹”再到如今著重膏霜類,六神引爆年輕人話題,玉澤針對有皮膚問題人群量身定制等等。接下來,上海家化將建設CRM體系,打造四億消費者數據平臺,深度挖掘消費者需求,進行個性化營銷。
此外,上海家化也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展現。3月23日,上海家化120周年品牌盛典在烏鎮舉行。上海家化方面表示,選址在舉辦世界互聯網的烏鎮,是希望讓大家看到上海家化是一家傳統與創新的企業,展現其立足國內、走向國際的信心和決心。(記者 陳琳)
轉自:新快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