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過后必將迎來萬象更新的春天。根據國家網貸整治辦印發的《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及8月2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的《P2P網絡借貸會員機構自查自糾問題清單》的相關要求,易通貸在第一時間響應,根據通知內容進行自查,同時與監管層面保持密切的溝通,待時機成熟將進行備案申請。
最新119條自查清單清晰出爐
《P2P網絡借貸會員機構自查自糾問題清單》共分為兩大部分共119條。第一部分“協會自律標準及規則”共35條,具體包括系統接入和數據報送、自律公約及管理辦法、信息披露、資金存管、其他自律要求。其中,對于協會系統接入和數據報送內容,《自查清查》主要檢查機構是否接入協會互聯網金融監測平臺相關系統,并按要求報送統計監測、信息披露、產品登記、信用信息共享等數據。第二部分為“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共84條,它基于網貸機構定位、網貸業務邊界、信息披露、資金銀行存管、投資者保護及行業管理體制等多個角度確定網貸行業規則,為網貸行業的規范發展和持續審慎監管提供了監管規則及依據。主要內容與此前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108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大體一致,部分內容有不同之處。其中包括禁止性規定、法定義務及風險管理要求、對出借人及借款人的保護義務、重點領域相關監管要求、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五大點。
在禁止性規定中,對于機構是否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自查清單》新增了“是否存在于網貸機構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在網貸平臺融資,且網貸機構未按要求對該融資行為進行信息披露”的情況,如有此情況,需提供披露方案。
合規是生命線,自查自改迎接備案
作為一家穩健運營已7年的平臺,易通貸一直把合規經營視作企業的立足之本和生命線,積極擁抱監管,堅決主動接受監管和監督。此次合規自查工作的總體原則是,堅決按照“協會自律標準及規則”執行,嚴格按照網貸行業“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監管制度及有關政策法規,統一標準、從嚴把關;堅持查改結合,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風險點,邊查邊改、即查即改,有序化解風險、切實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
同時,此次平臺的合規自查將根據監管政策的重點,圍繞是否堅守信息中介定位、是否設立資金池、是否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是否直接或變相為出借人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付息、是否對出借人實行剛性兌付、是否對出借人進行風險評估并進行分級管理、是否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風險信息、是否堅持小額分散的網絡借貸原則、是否發售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是否以高額利誘等方式吸引出借人或投資者加入等10項內容深入展開。
硬實力騰飛,軟實力著陸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科技的完善,僅僅靠功能的滿足已經不能獲取用戶的“鐘愛”了,用戶體驗變得越來越挑剔。僅僅讓用戶感覺到簡單、便捷,還不能從同質化的產品中獲得青睞,只有為用戶帶來極致的用戶體驗,才能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易通貸積極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場景應用、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對產品和風控管理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產品體驗和服務。易通貸全面升級的“易智”風控系統是易通貸獨立研發,在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以大數據運用、精準化判斷、智能化決策為核心的新型風險管理體系。“易智”風控系統是在傳統風控與智能風控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架構、智能風控、策略管理、閉環機制、貸后管理等維度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制,做到提前預測和評估潛在風險,并在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安全之間取得平衡,讓風險控制工作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除了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和自身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集團業務的協同效應,擴充產品線,挖掘更多場景,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提升用戶粘性的同時將易通貸的用戶服務工作做到極致,有效提升易通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企業的軟實力。
“一切以用戶的利益為核心,永遠將用戶放在第一位,才是讓企業有尊嚴,讓用戶更幸福的不二法則”,易通貸CBO曹基偉表示,“金融都具有周期性,低谷是為了下一個高潮,堅持下來的將成為下個時代的王者,易通貸將一如既往的力爭上游,以更優異的產品和服務回報易家人的信任和支持,用心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的偉大使命。”
8月以來,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密集發聲,利好消息不斷。相關政策涉及到包括央行征信局、發改委財經司、中國銀保監會等多個部門,從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于穩定網貸行業的信心、推動行業長期穩健發展的決心。
不懼困難,迎接挑戰,守護希望,等待春天。在行業自我凈化時期,透過黑暗與騷動,易通貸始終不忘初心,本著嚴格保障資金安全和出借人利益,積極響應國家監管政策,積極加強自身合規性建設,為投資人提供更安心的產品和服務。易通貸始終堅信,唯有奮斗,方能不負使命。
轉自:北京視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