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業內知名財富管理公司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銀財富”)在浙江寧波隆重舉行了“識窺萬象 以察時變”2018第三屆甬尚匯資產配置高峰論壇,本次論壇大咖云集,來自地產、傳媒、財經等領域的行業大咖們們分別就“資產配置策略、全國工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房地產市場投資機遇展望、股權投資的黃金十年”等熱門議題進行了專題分享,其觀點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謂是精彩紛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高度熱議。現摘錄各位嘉賓的真知灼見,以饗讀者。
五牛控股首席投資官 全宇先生
《房地產市場投資機遇展望》
全宇指出,房地產行業是有很多細分領域的,有辦公、商業、停車場、物流、工業園區等等,在不同的細分領域、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投資機會。
在住宅方面,2017年各大開發商在土地方面的投資增長23%,但是2018年前五個月同比增長高達69%,這意味著開發商對未來住宅市場有更好的預期。全國商品房庫存情況已達到過去四年中的最低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庫存已經基本達到目的,市場逐步回暖。
近三年以來,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發展迅猛,2018年的上半年資產證券化同比增長達到37%以上,意味著在房地產領域持有型的物業退出渠道拓寬了,持有的成本降低了。這個對于未來房地產發展,尤其是長期持有型的寫字樓、商業、物流地產是非常有意義的,為大家提供了更多退出渠道。
五牛在2018年下半年有五個主要投資方向:第一,與中糧這樣的全國百強開發商開展合作;第二,繼續發揮優勢,并購成熟寫字樓;第三,產業園區,需求增加,供給萎縮,讓產業園區的發展有很好的前景;第四,物流地產,寧波和上海的項目;第五,旅游地產,安吉的項目。
黑盛控股高級副總裁、海鯤投資總裁
張恩宇先生
《全民PE時代:股權投資黃金十年》
張恩宇表示,做投資的一定知道,錢流到哪里去,哪里就有最好的投資價值。所以華爾街有一句老話叫“金錢永不眠”。當資金流到房地產中,就造就了房地產的十年牛市,所以我們經歷了全民炒房時代,并且現在還再繼續當中。當資金流到股市當中,所以我們經歷了全民炒股時代。而現在,資金流到了私募基金。2017年12月底的時候私募基金的余量是11萬億,截止今年8月,國內私募基金已經達到12.79萬億,比去年同比增長40%。
所以說,經歷了全民炒房時代、全民炒股時代,我們現在進入全民PE時代,也是由傳統經濟向新經濟轉型的重要時間點。
從2010年到2017年間,我們身邊很多新經濟當中的獨角獸企業在快速成長,比如,騰訊、阿里、螞蟻金服、滴滴、美團、摩拜單車等等。有些人抓住了這些投資機會,有些人則沒有,這就是新經濟下的投資魅力所在。
現在正處于一個動蕩的經濟周期環境當中,這樣的經濟環境正是布局股權投資的最佳時機。這次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發現,未來三十年要靠這些新興經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才能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索尼互動娛樂中國之星計劃項目負責人
周曠怡先生
《中國之星計劃和項目進展介紹》
周曠怡介紹稱,中國之星計劃是由索尼互動娛樂主導的一項行業創舉,旨在孵化優質中國游戲項目,助力國內中小游戲開發團隊健康發展,大力支持local游戲走出國門,出海淘金。
自2014年重返中國市場以來,索尼就開始積極接觸中國的開發者,并簽署了相關的平臺發售和游戲開發協議。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和200多家中國企業簽署了全球發行開發者協議,為他們提供一站式國游孵化服務。
“目前索尼PS4在全世界銷量已經超過8300萬臺,如果一款作品在海外以40—60美元的價格售賣,哪怕僅1%的人全價購買,那么這款游戲也至少有幾千萬美金銷售額。”周曠怡十分篤定,在中國游戲產業偏向紅海化、寡頭化、競爭極度殘酷的今天,技術、流量、資金、資源幾乎被騰訊、網易、完美世界等游戲巨頭所壟斷,中國的游戲生態很難讓中小開發商快速健康地成長。索尼能夠打開一扇窗,帶國游出海擁抱全球市場。
CBRE華中區董事總經理 羅瑾女士
《全國工業發展現狀和趨勢》
羅瑾說,近年來“物流地產和商務園區”備受資本青睞。
物流地產方面,電商倉儲物流需求大幅增長,2015年到2018年電商訂單量年度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而優質物流倉儲設施緊俏,電商發展推動倉庫資本值增長,商業巨頭紛紛布局物流地產。
商業園區方面,商業園區具備多元化的形態能夠滿足多元化的需求,對比優質寫字樓租用成本更低,具備性價比優勢,近幾年商業園區資產投資持續受到青睞,尤其是北上廣深最具吸引力。
針對當下產業現狀和市場趨勢,羅瑾提出物流地產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布局一線及其衛星城市的優質物流地產,關注城市更新主題下老舊倉儲或工業物業的改造機會。除此之外,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人才資源上更具優勢的成都、杭州、武漢等地亦值得重視。
轉自: 中觀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