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民企融資優待,實體經濟即將進入暖流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8





         近期,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中小企業“五六七八九”特征,即: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會議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在拉動就業、推動GDP增長等領域的關鍵作用,并提到民營企業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指出政府需要加大舉措激活民營經濟主體的市場活力。

        “去杠桿”加重民企融資難度,民營經濟發展遭遇生死劫

        從2017年開始,為解決國內企業部門杠桿率上升較快的難題,我國政府制定了以“去杠桿化”為目標的監管機制,以金融貨幣政策從金融杠桿、交易杠桿、宏觀杠桿等領域對國內經濟環境進行調控。受此影響,銀行信貸意愿大幅下降,相較于財大氣粗、背靠政府的國有企業,勢單力薄的民營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提升,現階段民企信用利差的走闊幅度遠高于地方國企和央企,進一步佐證了民企融資難的生存困境。

        另一方面,民企融資難已經成為學術界研究課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自2015年始每年都會組織關于“降成本”的大型調研,2018年調研成果基于1.28萬家企業得出,調研樣本中60%是民企、32%是國企。其數據顯示,從融資規模上看,過去3年國企平均融資從7.15億元上升至22.54億元,而民企融資則從5.99億元下降至4.6億元;從融資成本上來看,民企通過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融資方式的成本均高于國企。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模式已經從過去以制造業為核心的“世界工廠”轉變為以基建投資為核心的“基建狂魔”,制造業的核心是民企,而基建投資則是國企主導,資本逐利而傾向于國企,這或許才是近幾年民企融資困難的根源。因此,在中美貿易戰金融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民企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積極參與到政府的基建投資中,而政府也需要放開基建領域的進入門檻,并在金融市場給予民企更多的支持。

        是伙伴而不是救火員,政策紅利或將致民企再度騰飛

        在“去杠桿化”政策監管的背景下,民營經濟主體的市場積極性受到極大地影響,政府近期接連發布多項舉措為民營經濟注入血液。國家發改委專門印發了《關于抓緊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項目清單,放寬民營資本進入資質。與此同時,發改委要求地方政府各級金融機構采用靈活多樣化的金融舉措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銀監會下發文件要求加大對龍頭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使其充分穩定上下游企業生產經營。

        在政策紅利的接連推動下,5月遭遇發債危機的國內民營巨頭、水環境及危廢處理行業領軍企業東方園林8月成功發行12億元超短融,更獲得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3家銀行40億元授信,另有多家銀行15億元的信貸支持,“國家隊”農銀投資還打算以不超過30億元的資金入股東方園林子公司。與此同時,由國家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近期聯合對外公布《民航領域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共包括28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規模達1100億元。政府正努力接納民營企業進入全新的基建領域,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創新力,這也被外界視為民營經濟騰飛的又一個全新的機遇。

        然而,受限于過往政府將民營企業當作救兵而非伙伴的做法,公私合作出現了項目回款困難、銀行貸款難等“心病”,民營企業家面對政府新一輪的“政策紅利”,目前態度并不明朗。當然,我們也看到,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引下,中國民營經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以東方園林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正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不斷加快沿線地區的產業布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足以說明,在政府強力的宏觀調控下,民營經濟正迎來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未來我們期待民企為中國崛起貢獻更多力量。

    ?    轉自: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互聯網服務實體經濟 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

      互聯網服務實體經濟 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

      面對當前的經濟環境,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傳統制造企業必須要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度過行業經濟轉型關鍵期。
      2018-08-06
    • 匯盈金服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為普惠金融注入持續動力

      在政策引導、傳統金融機構及新興金融平臺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普惠金融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普惠金融穩步發展,金融服務可得性、使用...
      2018-08-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