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18年前三季度馬上結束,即將進入四季度,國內磷肥在去年四季度起從底部復蘇,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在需求穩健增長背景下,行業格局明顯改善,磷礦-磷肥產業鏈整體將迎來景氣上行。同時,隨著環保日益趨嚴,磷肥行業將以資源和環保優勢為核心進一步整合,如司爾特、新洋豐等擁有原材料生產能力且環保領先的磷復肥企業將明顯受益。
2018年初至今,受環保影響,磷礦石產量整體下滑,加之雨季開采率情況不佳,產量大幅減少,自2017年10月開始至今年7月份,10個月內我國磷礦石產量一直處于減產狀態。據統計數據,2018年1-7月全國磷礦石產量為6132.9萬噸, 比2017年1-7月磷礦石產量8923萬噸 ,產量減少了2790.1萬噸,同比下滑31.27% 。
磷礦石作為磷礦-磷肥產業鏈的上游生產原材料,加之是難以再生資源,其資源屬性日益突出,在供應趨緊的背景下,市場看漲情緒濃郁,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就使得不具備磷礦資源的下游磷化工企業面臨較高的原材料成本壓力,疊加環保壓力加碼等的多重影響,大量不具備實力的企業逐漸退出,加速了下游磷肥產能整合與出清。
據百川資訊統計,18年上半年我國磷酸一銨總產量約880萬噸,去年同期1200萬噸,下滑26%;磷酸二銨總產量約770萬噸,去年同期909萬噸,下滑15%。參考17年生產情況,預計18全年磷酸一銨產量約1950萬噸,磷酸二銨產量約1550萬噸,共計下滑350萬噸以上。
目前,行業開工分化現象逐漸顯現,大廠開工積極,基本滿產滿銷;而小廠因為裝置老化、環保不過關、資金鏈斷的原因處于長期停產狀態拖累整體開工率,即便行情回暖此類僵尸產能預計也難復產增加市場供給,行業過剩將持續改觀。
東方證券研報分析顯示,短期來看,直接原材料的上漲將導致不具備資源的磷肥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嚴重壓縮,進一步降低行業供給。長期來看,在上游限制及終端治理的雙頭擠壓下,磷肥行業將以礦石資源和環保優勢為核心進一步整合,供需格局進一步修復,全產業鏈盈利都將得到明顯改善,自有資源或原材料生產能力且環保領先的磷復肥企業更具有核心競爭力。
以磷復肥龍頭司爾特為例,其在安徽豐富硫資源基礎上,從2014 年開始整合上游硫鐵礦及貴州磷礦資源,現自有磷礦產能30 萬噸、磷酸一銨產能75萬噸。同時,貴州路發磷礦是司爾特最主要磷礦石供應方,司爾特擁有20%權益,原材料的優勢也使得司爾特的磷肥毛利率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在環保生產方面,司爾特已建立起了硫鐵礦-硫酸-磷酸-磷酸一銨-復合肥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有效實現了廢氣余熱再利用與發電、廢水再循環、廢渣變鐵粉、磷石膏做建材板及土壤調理劑等新產品的循環經濟,做到了變廢為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從司爾特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中可以看到循環經濟體系帶來的效益增長:年產25萬噸硫鐵礦制硫酸項目全面投產后,產酸抵消公司外購硫酸量25-30萬噸,減少了硫酸采購支出,同時副產鐵精粉約15萬噸可銷售給各鋼鐵廠使用;副產中壓蒸汽年發電量約7200萬KWh,減少了外購電量,發電后的低壓蒸汽可供新增復合肥裝置使用,提高了公司的綜合效益。得益于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司爾特三季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有望同比增長50%。
東方證券研報分析顯示,司爾特最大的優勢在于完善的資源配套及領先的環保投入,在降本增效及清潔生產方面均建立了穩固的護城河,構筑雙保險,在當前農化底部復蘇的趨勢下優勢明顯,將受益于其資源整合布局并釋放業績彈性。
? 轉自: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