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簽約儀式在京舉行。江淮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安進表示,此次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對江淮汽車的品牌建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通過此次契機,江淮汽車將不斷提升其在全國以及全球市場中的品牌知名度。而作為江淮正向研發的旗艦SUV瑞風S7超級版,也將借此獲得更多的價值挖掘,為其在市場上的表現賦能加速。
砥礪前行,54年品牌積淀
據悉,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于2017年6月24日啟動,旨在整合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實力和專業的智庫力量,為我國優秀民族企業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有效渠道。
作為一家具有54年歷史的地方汽車國企,江淮汽車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以穩健的腳步不斷前進。1964年,合肥江淮汽車制造廠成立,第一代江淮人白手起家,在技術空白、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惡劣形勢下,自力更生打造出安徽省第一輛汽車,填補了安徽汽車工業的空白。此后,一代代江淮人乘風破浪、逐夢篤行,用他們的智慧和堅守推動汽車事業滾滾向前,在這條自強不息的民族汽車品牌振興路上鐵血奮進。
如今,江淮汽車已經從單一的以輕卡汽車制造為主的地方車企發展成為以“商乘并舉、傳統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共進”的具有較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全國性汽車集團,在SUV、MPV、轎車、皮卡、輕卡、重卡、客車、新能源等領域全面發力,為用戶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并成功入選2018全球汽車品牌價值50強、中國汽車品牌前五強。
一直以來,江淮汽車堅守自主創新,注重產品研發投入,在汽車工業多項領域內超前部署,擁有了一批核心技術發明專利:開發出中國第一臺客車專用底盤,結束了中國客車用貨車底盤改裝生產的歷史;開發出中國第一款多功能商務車,引領了中國多功能商務車的市場潮流……除此之外,江淮汽車榮獲的核心技術發明專利也不勝枚舉。截至2018年上半年,江淮汽車累計擁有授權專利1167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437件,成為國內首家專利過萬的車企。
放眼海外,國際道路越走越寬
此次入選民族品牌工程,對于江淮汽車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提供了更高規格、高質量、高水準的平臺,這些對于中國品牌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走向全世界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近年來,江淮汽車在國內市場穩扎穩打的同時,一直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拓展海外市場。今年以來,江淮汽車對外出口依舊維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1-9月,江淮汽車出口6.6萬輛,同比大漲31.6%,位居行業前列。而在細分的SUV市場也一直有著不俗表現。2017全年,江淮汽車瑞風SUV以超過4萬輛的海外銷量躍居行業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出口SUV冠軍”。
目前,南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西南亞和東歐130多個國家或地區已紛紛成為江淮開展國際業務的重要戰略市場。此外,歐洲的土耳其、意大利及北美的墨西哥等高端市場也有江淮的身影,且產品售價、市場占有率以及品牌影響都能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下。作為連接北美市場的重要橋梁,墨西哥市場向來是全球各大汽車品牌爭搶之地。2017年,江淮乘用車以瑞風S2、S3兩款車型為突破口,正式進入墨西哥市場,取得了乘用車在海外市場的全新突破,同時,江淮汽車也成為了當地市場唯一覆蓋商用車、乘用車全系列產品的中國汽車品牌。目前,江淮“小型SUV雙子星”瑞風S2、瑞風S3與瑞風S5在海外市場已形成“三箭齊發”的SUV產品陣容,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江淮汽車用這份亮麗成績樹立起了代表中國汽車品牌的“名片”。
出口市場的表現,是國際對江淮汽車品質的認可。江淮的旗艦SUV瑞風S7超級版自上市以來也因此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這款集合了江淮50多年造車經驗的瑞風S7超級版為用戶帶來了超級安全、超級互聯、超級空間、超級動力等方面的更多價值,強大的產品實力可見一斑。
超級安全是瑞風S7超級版的一大核心亮點,其搭載的TESS爆胎應急安全系統能大幅度減少車輛爆胎造成的人員傷亡;在超級互聯上,該車搭載了江淮自主研發的J-LINK智聆車聯網系統,自帶4G網絡,讓用車生活更方便;在超級空間上,瑞風S7超級版有著4790/1900/1760mm的車身尺寸,2750mm的軸距,還有1358L的后備箱最大容積,以及22處的儲物空間,全面滿足多重場景下的使用需求;在超級動力上,搭載的是江淮自主研發的1.5T 6DCT“白金傳動系”動力組合,繼續保持同級產品領先。
民族品牌作為一張國家名片,既是一個國家“硬實力”的核心載體,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江淮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安進表示,未來,江淮汽車將持續堅持“品牌向上”,不斷完善產品品質和服務,努力成為消費者廣泛點贊的中國品牌優秀代表,為我國民族企業進一步走向世界添磚加瓦。
轉自:北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