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助力海南自貿區與海商騰飛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04





      12月1日至2日,以“新時代?新海商?新發展”為主題的2018世界海商(博鰲)大會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此次大會吸引了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商代表,以及多位來自海內外的政商學各界代表。鳳凰衛視集團旗下智能金融科技平臺鳳凰金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鑫受邀參會,并于12月2日發表《以金融科技創新開拓促自貿區和海商騰飛發展》為題的演講,和與會嘉賓及海商領袖共同探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南自貿區的金融服務提升與海商未來發展。
     
      金融科技助力自貿區與海商騰飛
     
      海南是中國第三大僑鄉,約有300多萬海外瓊屬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商群體的業務也遍布全球。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海南自貿區這兩個國家級政策的利好助力下,海商這一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群體被推上了時代的潮頭。2018世界海商(博鰲)大會正是為了探討在大時代下,海商這一商幫群體如何發展。
     
      在演講中,賀鑫表示,從歷史上來看,商幫與金融的互動是商幫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商幫的興起推動了金融的發展,同時,金融也讓商幫的發展如魚得水:“海商的崛起同樣需要與之匹配的金融服務扶持。”
     
      在賀鑫看來,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金融科技行業雖然發展年限短,但是各項業務都在飛速擴張與發展,金融科技已經迅速而深入的改變了經濟與生活。
     
      據VisualCapitalist報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科技金融獨角獸第二多的國家,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已經將金融科技發展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受到世界矚目。
     
      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給小微企業與實體經濟注入了活力。《網絡借貸普惠金融實踐白皮書(2017)》顯示,2017年以來,網絡借貸行業小微企業借款已高達8722.80億元,較2013年124.32億元翻了超70倍,且仍然保持上揚的趨勢,2017年上半年,網貸行業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基本都占同期網貸行業成交量的50%以上。
     
      作為金融科技行業中一直秉承以科技手段驅動業務創新發展理念的企業,鳳凰金融除了具備鳳凰衛視賦予的國際化視野這一基因,還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諸多技術領域都有深入研究,這為鳳凰金融與海商群體未來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展開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鳳凰金融將利用國際化視野、全球化資源與金融科技研發創新能力,與海商群體探索更多合作可能。”賀鑫說,“我們將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實現金融、貿易、產業聯動,更好地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改革開放中的新海南。”
     
      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將成金融科技助推器
     
      吸引鳳凰金融的不僅僅是與海商這一群體的合作機會,還要來自于海南自貿區的先行先試政策。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海南自貿區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并強調了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及金融創新對于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今年5月的一次座談會上也曾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大改革大開放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撐作用,金融創新改革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重中之重。”
     
      10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總體方案提出,出臺金融領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推動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
     
      在中央政策的激勵下,海南自貿區已經成了金融創新的熱土。當前海南省正加緊謀劃搭建海南自貿區(港)金融改革基本框架,海南自貿區在金融領域推出“先行先試”政策吸引了包括螞蟻金服、鳳凰金融、京東金融等優秀金融科技企業。
     
      海南自貿區建設迎來重大歷史機遇,政策利好也將有助于鳳凰金融等金融科技企業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提升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早在今年9月底,鳳凰金融集團便與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金融科技領域、推進自由貿易等方面尋求更加全面、深度的合作。
     
      據悉,作為鳳凰衛視集團旗下服務全球華人的智能金融科技平臺,鳳凰金融經歷4年的發展,目前已經覆蓋網貸、基金、保險、海外、財富管理等多個業務領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