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廣告銷售部全國營銷中心總經理鄭子拓
大會上,出海跨境、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布局新零售,這些流量新大陸正在被廣泛布局與討論。在國內增量市場天花板已經到頂的局面下,企業一面極力拓寬流量的邊界,為增量開源;另一方面,不得不正視日趨飽和的市場現狀。主流媒介到達率趨于飽和,增量紅利削弱,存量競奪成為關鍵。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互聯網日到達率已近飽和,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增速放緩
存量是什么?存量在哪?如何爭奪存量? 鄭子拓認為,“無論市場是否飽和,我們都需要正視存量問題,不斷學習用戶的偏好,思索流量遷移的方向。而今天的增量飽和正在放大這種需求。”
創新需求、悅己體驗,90后新青年正在重構流量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節,有將近90%的消費者是80、90后群體,特別是超過5成以上的90后,這是一批代表未來消費的新青年。
追溯多數行業紅利的產生,莫過于消費者注意力轉移。特別對于占據消費主導地位的新青年,他們的消費觀不僅限于品牌、價格等傳統維度的影響,更會對新生品類、極致體驗產生興趣,并及時付諸行動。
現場,鄭子拓以小米眾籌為例,聚焦新青年的消費觀。自上線以來,許多新奇功能、創新科技的新品類加入眾籌。據統計,去年8月上線的“大方云臺攝像機”有超過17萬的用戶全款支持,今年4月上線的“速珂智能鋰電車”收獲獎金5500萬的眾籌金額。如此龐大的參與量在業內可謂罕見。
小米眾籌總參與人數超368萬,總銷售超510萬件,用戶熱情可見一斑
隨后,鄭子拓通過“創新擴散曲線”進一步解讀新青年的消費觀。小米的用戶往往是曲線中的“早期嘗鮮者”,他們的選擇具有前瞻性,熱衷明天屬性的產品,例如人工智能、物聯技術等賦能新科技的新品類。
創新擴散曲線是由埃弗雷特·羅杰斯提出的理論。他認為,人們在試用新產品的態度上有明顯的差別,每一產品領域都有先驅和早期采用者,在他們之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采用該創新產品,產品銷售達到高峰;當不采用該產品的消費者所剩無幾時,銷售額開始降低。
創新者(Innovator):2.5%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13.5%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34%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34%
落伍者(Laggards):16%
此外,影響新產品采用的另一個因素是個人影響力,即個人對其他人的態度和購買概率的影響能力。這批“早期嘗鮮者”具有很強的開拓精神,他們對于新科技產品的理解不僅限于消費,也是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嘗鮮者”的這種態度將擴散影響、帶動“早期大多數”的消費觀,從而把小眾消費引向大眾。正如鄭子拓所說,“新品類消費正在重構需求,而這些新青年正在重構流量。”
當新青年遇到新科技,AIOTT改變營銷需求
對于小米來說,新科技屬性產品遠不止小米眾籌中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新青年、新科技的出現更加劇了商業化的求新、求變。鄭子拓將其總結為AIOTT,即AI+IoT+OTT。一方面新科技帶來了全新媒介維度;此外,當新青年之于新科技、新媒介、新的使用習慣中,正在生成新的行為參數及流量規律。
AI:從搜索需求到營銷增量
在剛剛公布的小米公司2018年Q3財報顯示,AI智能助理“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已超3400萬。從去年7月至今,小愛同學突破早期嘗鮮的窗口期僅用一年多的時間。根據2018年1月-5月數據統計,在同樣的用戶樣本中,隨著小愛同學的使用頻次高速上升,瀏覽器搜索的數據在下降趨勢,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利用語音交互來獲得信息。
當語音交互變成一種習慣,廣告則擺脫了路徑依賴,而是被用戶海量的需求天然觸發。世界杯期間,小米營銷基于“小愛同學”的能力與優酷合作。用戶可通過“小愛同學”呼叫關于世界杯的上百關鍵詞,以獲得比賽信息、參與足球話題等。除此之外,小米營銷還利用日歷、主題、音樂、負一屏等媒介矩陣實現高效觸達,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制造話題,為用戶的參與增加熱度。在此過程中不僅獲得380萬次喚醒,還為優酷這一成熟平臺,帶來超過650萬的新增下載量。用戶也體會到了獲取資訊的便利。
OTT:互動嘗新賦能營銷體驗
今年,小米電視收獲不錯的市場成績,第三季度全球累計出貨量超過500萬臺,同比增長198.5%。銷量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OTT電視與傳統電視相比,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兼容性的硬件邏輯,更加符合新青年的生活方式。
鄭子拓以雙屏互動為例,講述了小米OTT端的新生需求。數據顯示,同2018年1月相比小米OTT月均雙屏互動次數提升758%,小米OTT語音請求增長312.5%。不難看出,用戶與OTT大屏是一種聯動狀態,他們樂于為新技術嘗鮮。
可喜的是,當這種互動性投放到商業化中,同樣成立。在哈爾濱啤酒與小米營銷的合作案例中,除焦點視頻、畫報、開機廣告、首頁推薦等形式,語音霸屏廣告給予用戶震撼的效果。有效提升品牌的好感度。最終取得了全平臺2.3億曝光量,9200萬投屏頁曝光次數,遠超預期。
IoT:數據積累讓營銷變為服務
近期,眾多企業陸續公布了關于IoT的合作布局,可以看出,行業對于IoT的發展前景已形成共識。對于小米來說,自2015年初首次披露小米IoT戰略,已經過去近4年。
目前,小米IoT平臺已連接了超過1.32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其中,198萬用戶擁有5臺以上的小米IoT設備。當硬件儲備達到一定的基數,基于IoT服務產生的營銷價值也被釋放出來。
今年初,小米營銷為雀巢打造了“營養與健康智能平臺”這一用戶產品。平臺有效地整合了小米的物聯能力、小米的移動端產品開發能力,以及雀巢多年積累的用戶健康數字資產。使用健康平臺用戶的每一次運動、睡眠、心率、血壓、體重和飲食,都可以通過小米手機、手環、體脂秤等設備進行記錄和分析,從用戶健康的綜合評估,到食譜建議,再到信息咨詢的推送。
由于該平臺準確地切中了消費者健康需求的痛點,眾多消費者成為服務的主動參與者,進而成為品牌用戶資產,最終推動品牌圍繞消費者真實需求開發符合市場所需的產品,形成良性循環。截至目前,186萬用戶在使用,生成了200萬+的健康報告。
技術破壁、數據積累,市場變革僅在一夜之間
此外,鄭子拓與現場嘉賓分享了對于未來的看法。“變化太快了,新技術、新品類的出現讓人猝不及防。”當注意力從增量轉移到增速部分,我們發現很多產品占領市場僅是一夜之間。
例如小米電視,在小米Q2財報顯示,全球銷量同比增長350%,我們甚至來不及分析為什么,增長就已經發生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高增速的情況也出現在例如咖啡、奶茶等消費級的新品牌身上,用戶接納新事物的速度遠超我們想象,從成長到成年的窗口期僅一年。
鄭子拓對AIOTT的未來表示很高期待,他認為,一旦突破以下條件,都將大概率觸發市場的革變。
首先是技術的破壁。例如AI技術,消費商業的AI技術從邊緣走向核心,甚至已經進入細分,語音交互、機器視覺、知識圖譜等技術手段在統一設備或場景中的融合將成為主流。
其次是大數據積累。不斷疊加的大數據會賦能AI的算法,例如金領冠小米AI育兒寶典的案例,AI可以為母嬰群體處理海量需求,不斷更新的數據將持續修正我們對用戶的認知。
此外,2019年將迎來5G時代。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加扁平化的構架、云化趨勢,以及5G+AI的智能運維等,都將大大降低網絡的成本。
最后:
再次回看“創新擴散曲線”,每次時代的變革仿佛都在印證這個過程。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以及未來的物聯網時代,每一次新技術的爆發都離不開新用戶的嘗新,引領一個令人興奮的新世界,每個用戶、品牌、甚至行業都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轉自:IT專家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