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的港股,“等待”是一種更好的姿勢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5





    在18年遭遇完上市潮與破發潮的冰火兩重天后,港股在19年一開年就遭遇開門黑。公開數據顯示,港股恒指在新年的首個交易日(1月3日)就大跌了2.8%,跌幅超700點逼近25100點,創下了兩個月新低。新的一年,港股你還會好嗎?

      股市震蕩了半年,無論企業還是投資者或許都應該采取“等”字訣。尤其是那些經營情況良好、實力雄厚、現金流充足的企業,更加不必急于“流血”上市。通過長期戰略提升公司價值,提升逆周期管理水平,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上市時機的到來。

      “跌”!企業和投資者很受傷

      2018年的港股,最引人注目了是年初“同股不同權”等新制度的頒布,催生了一波來勢洶涌的上市潮,截止18年12月底,有接近210家企業成功在港股掛牌,“多多益善”,港股順利登上了發行規模居全球首位的寶座;然而,在“股多勢眾”的同時,新股卻頻頻破發,破發公司超過八成,其中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也超過了40%。

      不景氣的窘態延續到新的一年,面對開門黑的港股,企業除了嘆息之外,思考如何理性調整策略提升公司價值、擺脫短期資本束縛、提升逆周期管理水平,才是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

      “破發乃自然現象” 應該理性看待波動

      港股CEO李小佳在公開信中強調:“新股破發是市場自然現象,任何一個市場也不能避免。”如果人為控制或干預發行節奏或價格,恐怕最多也只可能延緩破發的情況,而且可能導致市場信息扭曲,對市場的長遠發展可能并無裨益。所以尊重市場也許是最好的做法。同時,投資者與發行人應該要理性看待股價波動,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在新股發行時采取更長線、更負責、更理性的定價策略,才有可能與投資者的達至長期戰略共贏。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在破發頻現的港交所,內地企業依然熱情不減、紛紛遞表排隊。

      也許,在大面積破發的影響下會“殺錯良股”,一些潛力巨大的優質股也被破發的潮水一波蓋住,發行商和投資者都沒有收獲符合其實力和潛力的股價。對于這種被錯殺的企業,它們應該要忍耐,等待度過難關的時機。而對于投資者來說,說不定正是低位吸籌的良機。

      另外,港股市場與內地A股不一樣,它有著成熟的做空機制,在面對頻頻破發的情況下,投資者還能通過“做空”來對沖風險,減少損失,甚至實現盈利。

      謀定而后動 抓住升級發展的“新起點”

      從深層次的角度來看,股市不是企業和投資者套現的工具,追求長期穩定發展才是追求點。換句話說,不能將新股上市看成是“終點”,而是升級發展的“新起點”。

      對于國內大多數的新經濟“獨角獸”企業來說,在經歷了多輪的融資之后,估值已經接近了最高點,面對前期私募和基石投資者的推出需求,企業不得不做出抬升估值的決定,哪怕其實際價值與估值定價是完全不對稱或者是十分夸大的。對于一味追求高定價發行,必然會受到市場嚴苛的評判。要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目前也有很多企業轉變傳統思維,向長遠發展進行轉變,更加理性地調整發行價格與發行規模。

      表面看來,目前的港股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對于一些急于融資的企業,面對破發和股價下跌,必須要做好充分考慮和思想準備,或許主動調低估值水平和發行價格是穩妥的做法。

      而對于準備赴港IPO的企業,特別是那些經營情況良好、實力雄厚、現金流充足的企業,則不必急于“流血”上市,苦練內功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長期戰略提升公司價值,擺脫短期資本束縛,提升逆周期管理水平,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上市時機的到來。

           轉自:北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