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23日,由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主辦的第七屆“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辦。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會長王少杰、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曹利群、圣行集團董事長兼CEO、匯銀智慧社區(HK1280)董事會主席、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聯席會長袁柏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胡家夫、華夏新供給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科所前所長賈康、朗瑪峰創投董事長肖建聰、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國新科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EO歐文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誠通基金研究總監、董事總經理耿群、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順緒,以及40余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參贊、國際組織代表、中外企業家、投資人等逾千名嘉賓受邀參加此次活動,并圍繞“創新與資本”主題,就股權投資行業稅收與行業政策、大健康、軍民融合、金融科技、硬科技與人工智能、互聯網行業“下半場”、TOB的機會等主題發表真知灼見,現場思想碰撞、精彩紛呈。
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王少杰會長開幕致辭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曹利群致辭
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會長王少杰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在過去的2018,國際環境愈加復雜,而國內實體經濟調整與金融杠桿去化的疊加,新一輪經濟結構改革的陣痛不可避免。但在新的一年,一個中國特色的股權投資行業新生態正在孕育,期待每一個企業都能在這個新的生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到各自的伙伴,相互支撐,攜手向前。隨后,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曹利群也在開幕式致辭中說道:“近年來中關村圍繞政府鼓勵、環境營造、規范發展、生態培育,開展了一系列推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發展的工作。據統計,目前在中關村活躍的國內外天使創投機構數量達1800余家,天使創投的案例數和金額近年來均居全國首位。”
“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現場
圣行集團董事長兼CEO、匯銀智慧社區(HK1280)董事會主席、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聯席會長袁柏賢受邀參加“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活動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年對中國人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同樣對于民營上市公司而言,這一年也有著特別的意義,不管是資本市場的狀況,還是宏觀經濟的狀況,整個市場經濟都帶有一絲難以抵御的“寒意”。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規模以上企業的總利潤增長率大約在12%左右,穩中有進,但當我們把整個數據分開來看時,卻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國企利潤增長了20%之多,而民營企業的利潤卻普遍下降了30%多,這樣的數據結果說明了什么?這樣復雜的經濟環境之下,民營上市企業又該如何去面對?袁柏賢在以“不破不立,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危’與‘機’”為議題的圓桌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或可給予大家一些參考或思路。
“危”中有“機”,大浪淘沙
2018年年底發布的《2018年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發展報告》顯示,截至11月10日,A股滬深兩市共有3558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民營上市公司有2273家,占比60%以上,民營上市公司早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力量。然而僅2017年一年,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了478位,到2018年9月中旬,又有350位離職,估計到2019年,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的會突破1000人,且絕大部分都是民企。這一組數據,已經足以說明在過去的一年里,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壓力巨大。
圣行集團董事長兼CEO、匯銀智慧社區(HK1280)董事會主席、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聯席會長袁柏賢在圓桌論壇上發言
然而,危中有機。袁柏賢以己為例,將育產融商業模式在論壇上做了深刻的交流與解讀。“作為一家育產融民營上市公司,我們以教育為源頭,實體產業為根本,再以金融為引線,將三者串聯融合,形成有效的育產融生態商業模式。其中,教育板塊已經成為該細分領域的領頭羊;產業領域,我們通過合并新醫療、新零售兩個板塊,將2017年并購的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匯銀智慧社區(HK01280),和旗下多家醫美醫院統一架構,形成產業聯動,戰略重組為新消費板塊;在金融領域,我們也運用多年來積累的豐富投資經驗與知識,直接或間接投資了多家獨角獸企業,前景可期。”袁柏賢認為,無論是危還是機,是順境還是逆境,其實本質還是企業本身的核心能力建設。
在危機的時候,在困難和冬天的時候,那些投機、套利的公司,可能就會被迭代掉,而真正專注于核心競爭能力、擁有客戶價值、伙伴價值甚至能夠解決社會痛點的企業,就會在危機里面脫穎而出,所以從機會的角度來看,當這一輪洗牌之后,卓越的公司將迎來市場重組洗牌的機會。“中國的BAT一直是我們在高科技行業的代表,但它們也曾經歷互聯網泡沫并成功活下來,最后變得如此強大,所以我認為經歷過大的寒冬和經濟低谷,還能夠活下去,還能夠有核心競爭力,還能去專注提高自己的企業價值,持續優化企業的現金流,持續的建立自己的人才和組織,這樣的企業最終才能更加的成熟和強大。”
四破四立,贏戰未來
總書記說:民營企業是自己人。這句話使得民營企業信心大增。
但袁柏賢卻理性的分析道:“能夠被國家的政策支持是最好的,但如果沒政策有支持的話,我們也應該要有自強不息,度過嚴冬的各種準備。”就當前的經濟大環境,袁柏賢做了四點總結,簡言之“四破四立”,以應對危局,把握機遇,贏戰未來。
破多元化,立聚焦。“我們的企業以前做6個板塊,后來升級為‘3+1’板塊,最近開始聚焦在一個產業,這是聚焦。”在中國的土壤里面,只要有機會、有利潤、有成長的市場領域,早已成為紅海,所以能夠把一個細分領域做到第一做到領先做到極致,已經很不容易,與其多元,不如先專注踏實的,聚焦在一個點上,穩扎穩打。
破速度,立質量。“我們這個團隊主要以80后為主,過去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定了各種目標,到頭來,摔了許多跟頭;所以現在我們不定市值目標,也不定業績和利潤目標,而是‘返璞歸真’,著眼質量,打造核心競爭力,讓我們服務的客戶真正的滿意,讓我們的合作伙伴獲取更多的收益,讓我們的企業為社會創造真正的正面價值,此為破速度立質量。”
破末,立本。無論是利潤還是成長值,這都是一個結果,這是末。可本質是什么呢?“我認為應該是我們的組織能力到底怎么樣、我們的企業文化、團隊到底是不是同心同德、是不是有共同的價值觀、我們的研發投入做的到底怎么樣。”把自己做好,內功過硬,才能在無論是春天、冬天還是其他的任何時候,都很好的活下去,甚至活的更好。
破浮躁,立靜定。商界的誘惑特別大,當然機會也特別多。“我說的守住初心,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正心而靜定,萬千誘惑我只守住一心,萬千路徑我只按自己的軌跡運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面,在多變善變的市場環境中,專注自己的初心,持之以恒。”
圣行集團董事長兼CEO、匯銀智慧社區(HK1280)董事會主席、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聯席會長袁柏賢與論壇嘉賓合影留念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樣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年頭,在這樣的年頭里,全新的行業性的變化已經或者即將悄然發生。但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應該以正面的、陽光的心態去定義這些發生,打造好微觀小環境,在危機中泰然自若。
轉自:中國財經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