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合作 照明產品爭相秀"智商"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0





      2018年,智能家居行業發展一片火熱,智能音箱、智能空調、智能門鎖、智能燈具等產品儼然成為了廣受消費者追捧的潮流單品。自今年初以來,智能電視、智能燈具等產品的關注度更是居高不下。一些高品質智能燈具,在醫療、藝術等領域也開始投入應用。

      發展趨勢向好 市場規模擴大


      在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燈具,比如:白熾燈、鹵鎢燈、氣體放電燈、熒光燈等。隨著時代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照明燈具的外觀設計和內置功能等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智能照明由于較好的契合了當下的市場需求,具有許多顯著優勢,因而受到諸多消費者的喜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照明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場規模僅為25億元。截止到2017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場規模為260億元。其中,燈具及配件占比約為30%。近兩年,隨著物聯網的崛起,智能照明產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據了解,現階段智能照明系統提供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專業的智能家居系統的制造商,另一類是傳統燈具廠家的智能照明,前者是把智能照明系統作為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統的核心,后者是把智能照明作為燈具銷售的重要契機。


      基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以LED光源、無線通信和智能傳感為核心,智能照明為人們帶來了一種高效節能、健康環保的照明方案。尤其是在我國大力提倡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大環境下,智能照明的商用價值更加值得重視。智能照明產品將在操作便捷性、功能多樣性方面實現多種提升。

      跨界合作頻繁 技術日趨成熟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照明企業都需要正視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給照明行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如今,國外的智能照明產業已經初露端倪,國內的知名照明企業也立足產業發展的實際,開始在智能照明產品研制方面進行嘗試,并致力于推出外觀設計精美、使用便捷、高效節能的新產品。


      近年來,小米、海爾、中興、京東、百度、阿里等企業都開始涌入智能照明市場,一些企業立足自身在智能照明產品研發方面的優勢,已經推出了多款智能照明產品。眾多企業的加入,一方面使得智能照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目前,一些照明企業已經開始與芯片、傳感器、云計算等企業建立積極的合作關系,以此降低智能照明產品的研制成本,并改進智能照明產品的不足之處。例如,飛利浦"秀"個性化照明系統和UIOT超級智慧家全屋智能家居系統實現無縫對接,可以采用遙控器、手機應用程序等多種操作方式進行聯動操作。

      創新驅動 高品質燈具受追捧


      實際上,隨著電力載波通訊技術、白光LED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等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白光LED光源的品質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從最初的單純追求"高亮度"轉換為兼顧顯色指數、色溫等光色性能的"高品質"。企業在研制智能照明產品時,也將更加注重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在植物、展示、醫療、藝術等領域,高品質智能照明燈具都存在廣闊的應用空間。例如,在稀有植物栽培方面,智能照明燈具可以根據植物生長的需要,進行光線調節。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智能照明還僅僅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照明功能,跟其他智能系統之間的聯系還不夠緊密,智能照明燈具的每一個動作都依賴于用戶發出指令,而非通過與其他系統間互聯互通、接收信息,自主進行合理動作。要想使智能照明燈具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還需要業內人士不斷進行探索和努力。


      如今,以IOT技術為核心,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的智能照明產業,儼然已經成為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匯聚了多種技術和功能的智能照明產品,也正在各個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智能照明不是技術堆砌,而是一種人性化的體驗,在無形之中提升生活品質。智能照明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更多的是要通過整個智能系統的連動帶給用戶綜合的生活體驗。用戶體驗是智能照明向智慧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地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并滿足其需求,同時通過用戶體驗協助更好地完善產品,兩者相輔相成,智能照明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好。歸根結底,智能家居的最終目標是解決"人"的需求,在全屋智能階段,在各種場景下,所有智能電器將聯合成為統一的整體。屆時,智能照明產品也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樂趣。而這一切的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