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景點開啟“云賞花”模式、機器人企業造測溫“神器”、車企搭載熱成像系統、學校用“大數據”教學……重慶兩江新區各行各業這些不拘一格的“跨界”,展現著新經濟發展的蓬勃活力。
汽車、機器人等制造業“跨界”提高應對疫情技術能力
“遠距離捕捉目標,有效測溫范圍可達10米,最大誤差在±0.2℃,通過ai識別+云處理,對體溫異常者快速識別。”聽到這樣的介紹,很多人以為這會是一臺高科技的醫療器械。但它其實是長安汽車將推出的熱成像防疫車。
該款防疫車不僅搭載了軍工級ai智能熱成像測溫系統,而且不受環境溫度影響,保證了人體測溫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對于體溫異常者更是能夠“秒”識別,做到零誤差。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防疫車將在近日亮相,可免費提供給重慶市內高鐵站、社區等市政、交通、醫療服務機構使用,助力公共防疫。”
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的測溫“神器”。兩江新區宣傳部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最近,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和金山小學都不約而同地安裝了一款“測溫神器”。人在紅外探測鏡頭8米內快速經過,儀器1秒鐘就能顯示人體熱圖像和最高體表溫度,分辨率精確到0.05℃。當遇到可疑發熱人員,就會立即發出警報并判斷發熱點。
它的生產商是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地道的機器人公司。公司副總經理王旭麗介紹,疫情發生以來,華數公司聯動武漢、重慶、佛山等地的研發團隊,依托積累的大數據、云技術,開發并生產了這款儀器。
對于從機器人制造到醫療儀器的這種“跨界”,王旭麗表示:“這種‘跨界’考驗的是一個企業的研發技術投入,既需要及時反應,也需要平時的技術積累。”
景點、學校等服務“跨界” 提升工作效果和質量
今年的2月14日,兩江新區一家人氣景點當天的訂單達到了500單。可喜的銷量,與這家景點的“跨界”密切相關。
依托h5、小視頻、云存儲等方式,這家名為“熊婆婆花園”的景點,將線下的參觀展覽搬到了線上。通過網上瀏覽美圖的方式,吸引網民和消費者“路轉粉”并下單訂購花卉產品,發力線上業務。通過線上直播,最高游客同時在線看展人數達到了70多萬。
從被動等著游客來欣賞,轉為主動“上線”成為“網絡科技公司”,“跨界”幫助這家企業實現了自我的突破。企業負責人應博超說:“疫情期間企業也需要自救,不能只靠外力,‘跨界’值得嘗試。”
不僅僅是企業在技術、業務模式上“跨界”,兩江新區的服務人員、教師群體也在“跨界”。
日前,兩江新區企業開始有序復工復產,為精準幫扶企業,兩江新區300多名企業“服務員”全部到達指定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服務員”很多都是新區產業、政務等職能部門的干部,本身是產業發展、社會管理中的“行家里手”,此次也“跨界”做起了企業服務。
在他們的“跨界”幫助下,兩江新區共協調解決了區內復工復產企業大大小小的問題1000多個。
老師轉型當“主播”。兩江新區宣傳部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2月10日正式啟動線上教學起,兩江新區各中小學的新學期也正式開始。除了老師們直播上課,一些學校還主動擁抱大數據進行“跨界”。禮嘉中學就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廣使用基于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的精準教學系統。該系統可自動生成學生試卷及作業中知識點的錯誤率,形成針對知識盲點、誤點的“大數據”。
“老師們通過這個系統能夠更精準地了解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該校校長唐繼東表示,“學生也可以獲取‘個人數據’,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知識點盲區,做到更精準地學習。”
唐繼東說,希望通過這種學校、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提升教學質量。
專家:“跨界”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
對于疫情期間企業的“跨界”,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也十分關注。
“疫情確實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但是每次危機面前,也存在著機會。抓住機會,對于產業發展就存在著一定的推動作用。”李敬說,“在應對疫情危機中,企業能夠積極地尋找新的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產業拓展,‘跨界’才更有意義”。
“疫情等大的挑戰來臨,往往會伴隨著新需求的產生,企業要堅定信心,要在這種重大的變化面前把握趨勢、瞄準需求。”李敬說,“短期內‘跨界’可以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長期來說,可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不過,他也表示,“跨界”不是一蹴而就,企業要想迅速反應、把握機遇,也需要自身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儲備,這也提醒企業在日常生產中要注重研發投入,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危機和變化。(首席記者 佘振芳 通訊員 唐會余)
轉自:華龍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