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端好中國人飯碗,農業裝備支撐是堅實的物質基礎。特殊之年,經歷疫情考驗,面臨多重挑戰,國內的農機企業又是如何擔當和作為,如何用實際行動牢牢穩住農業裝備支撐這個基本盤的呢?
龍頭企業是行業發展的觀察哨。作為國內農業裝備行業領軍企業,2020年上半年雷沃重工旗下農業裝備共實現銷量3.6萬臺,銷售收入35億元。拖拉機、小麥機、水稻機三大主營業務,分別大幅增長了37%、37%和39%,全部超計劃完成上半年目標,為種好 “中國糧食”、端好“中國飯碗”,交出了一份優異的年中答卷。
產品創新與營銷兩不誤
逆勢上揚的背后,是雷沃重工迎難而上、精準施策、充足準備與不懈奮斗的結果。疫情來臨之際,雷沃重工成立了防疫工作專項小組,建立 “橫到邊、縱到底”疫情防控體系,打好復工防疫戰。通過提前儲備、就近轉運、統籌訂單等方式保障零部件供應。在各級政府的關懷和幫助下,雷沃農業裝備快速復工復產,于2月10日正式全線開工,一周內產能拉升至100%,2月底,產能就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一大批智能、綠色、高效率的創新產品陸續問世,是雷沃重工持續引領國內農機產業升級,業績逆勢上揚的利器。通過不斷創新研發,積極完善產品組合,2020年雷沃農業裝備的新產品開發立項達370項,新產品的銷量貢獻率超過了55%,像GE80S-H等小麥機明星新產品,對小麥機銷售的整體貢獻達到了71%。
疫情之下很多線下業務受阻,雷沃重工積極開展線上營銷服務,打造沉浸式的直播情景體驗,為用戶提供線上訂機、線下提機服務。為嚴格防疫,公司還創新開展 “0接觸”銷售服務, “不見面”預約銷售、“無接觸”交貨驗貨,為廣大用戶開辟一條購機新方式。
疫情特殊時期,雷沃重工還推出全新的金融政策支持,減輕用戶購機經濟壓力、助力用戶增收致富。公司推出的“惠農貸” “助農貸”
“省心貸”等金融服務,以極低的綜合費率滿足了不少用戶的低融資成本需求。
占夏糧機收 “半壁江山”
為了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雷沃重工自成立以來始終將科技創新放在第一位。
“新機械太給力了,今年收麥輕松多了。”6月3日,站在安徽省渦陽縣大孫家村的地頭,走下收割機的趙凱顯得氣定神閑: “車上有自動駕駛模塊,可省心了。以前要一邊看著下面高度,手還要不停忙乎;現在是智能識別,咱坐在上面什么也不用操心,往前跑就行。而且,駕駛室內裝了空調,可以全封閉作業,咱也告別 ‘黑又臟’了。”
除了自動駕駛,這臺機械上還有不少新裝備。比如產量監測模塊,機械在作業中就可生成產量數據圖和濕度分布圖。“你看,駕駛室內的顯示器實時顯示,這塊地畝產是950斤,濕度是13%。”趙凱說。趙凱駕駛的這臺谷神系列GM80收割機,是雷沃重工推出的新型縱軸流產品。
夏糧的主體是小麥,雷沃重工每年向市場輸送的小麥機占到了近七成。可以說,雷沃重工一家農機企業就能扛下夏糧機收的 “半壁江山”。
雷沃重工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累計向市場投放各類產品250余萬臺。除了旗下雷沃收獲機械、拖拉機等業務持續領跑國內,雷沃農業裝備在農業 “耕” “種” “管” “收”“儲” “運”全環節提供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的自主品牌。雷沃農業裝備在產品領域的創新直接改變了國內農業生產方式。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雷沃產品對我國小麥機收貢獻率達到60%以上,水稻機收貢獻率達到30%以上,玉米機收貢獻率達到30%,耕種收綜合貢獻率達到40%以上。
解決了農業機械 “有”的問題,還必須解決技術 “好”的難題。近年來,雷沃重工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依托全球研發創新體系,通過長期的研發投入,持續創新升級產品和服務,實現了動力換擋等大量關鍵、瓶頸技術的突破,持續改變著國內高端農業裝備領域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從 “會”種地到 “慧”種地
2020年1月,在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布的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名單中,雷沃重工牽頭成立的 “谷物收獲機械科技創新聯盟” 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同時被評為標桿聯盟。作為聯盟創新盟主,除了 “國家谷物收獲機械科技創新聯盟”,雷沃重工還牽頭組建了 “山東省智能農機裝備技術創新中心” “山東省智能農業裝備創新中心”等平臺,積極探索行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新模式,還被認定為農機行業首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近年來,雷沃重工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創新項目82項,其中國家級39項 (主持14項),省級43項(主持40項)。
當前,雷沃重工已階段性突破精量播種機精量排種和智能監控、拖拉機動力換擋智能控制、收割機監測及智能控制、導航自動駕駛等一批行業關鍵技術,并實現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為行業技術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 “會”種地到 “慧”種地,是雷沃重工以科技引領中國農業發展的又一重要方向。以三夏為例,目前雷沃農業裝備產品已可以覆蓋夏收夏種夏管全環節的無人化作業,北斗衛星技術厘米級定位服務的應用,物聯網管控新模式的普及,讓無人駕駛實現了 “作業速度更快、作業質量更高,作業數據精準”。
以往種植戶判斷土壤濕度、施肥量、藥劑都是全憑經驗,不知道種植的小麥、玉米到底缺不缺水、肥。如今,雷沃收割機加裝了測產裝置、含氮量檢測裝置等智能終端設備,在收割作業的同時采集相關信息,生成產量分布圖、濕度分布圖、作物長勢分布圖及其他數字化農田地圖等信息。農藝師將這些信息編制成一張 “處方圖”,輸入到安裝自動變量施肥系統的農機上,進而指導農戶科學施肥、澆水、噴農藥等作業,杜絕整個地塊不管是否需要,都施用同樣的量的情況。
事實證明,雷沃重工的優異表現,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守好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農機動能。(李芳蕾)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