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派人來勘測繪圖了,要把水管通到各家各戶,我們再也不為水發愁了……”這幾日,在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喬瓦鎮簸箕籮村,村民們的閑聊話題都與水有關。今年5月20日,攀鋼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簸箕籮村現場勘測、調研,計劃首期投入90萬元幫扶資金,在現有3個儲水池基礎上,再修建2個儲水池,并將自來水管鋪向各家各戶,徹底打通儲水池到農戶家“最后一公里”。
木里縣是四川省唯一的藏族自治縣,也是鞍鋼集團在“十四五”期間唯一的援藏幫扶縣。簸箕籮村最高海拔3300米,被稱為“屋脊上的村莊”。因山高坡陡,有水難留,成為木里縣缺水最嚴重的村子。簸箕籮村雖然距離木里縣城僅8公里,但產業發展受限,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援藏,就是要解決藏區群眾最迫切的難題。目前,屬地政府在簸箕籮村修建了3個儲水池,但沒有鋪設通往各家各戶的管道。“村里人住得很分散,現有3個水池無法滿足全村人使用。”簸箕籮村村支書王有生說,村民都盼著把水引進各家各戶,用上自來水。
“村民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在鞍鋼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把引水工程項目列為重點幫扶工作之一。”攀鋼有關負責人介紹,“簸箕籮村地形如同一塊豬排骨,村民分住山脊的兩邊,把位于山頂的水源引入山腳,落差大、壓力大、施工難度大;另一方面,水管布線到農戶家中,因村民居住分散,與水池相距200米至3000米之間,施工非常繁瑣。”
攀鋼有關專家經過會商,最終確定了“分級取水,分區輻射”的方案:沿著山脊從上至下串聯布局5個100立方米的水池,將水池管網輻射到周邊農戶,預計水管鋪設總長度達20余公里。目前,該工程項目施工圖紙已完工,預計6月份啟動,8月份投入使用。屆時,簸箕籮村157戶村民將用上自來水,惠及1600畝農田,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