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山西省工商聯十三屆三次執委會議在太原召開。活動現場發布了《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3)》,報告指出,山西省民營企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解決就業和貢獻稅收、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作出了民營經濟新貢獻。
覆蓋面不斷擴大 晉商履責多元并進
《報告》顯示,2022年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得分為531.68分,較上年提高6.11分,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表明我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參與度逐步提升,履責實踐不斷拓展,履責績效持續向好,呈現出7大鮮明特點:
實現穩步發展、創新動能持續增強——民營經濟穩健發展勇擔責任。2022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1334.4億元,占全省GDP的44.2%;民營市場主體總量388.89萬戶,增長26.5%,占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的97.7%;稅收增長19.7%,占比49.6%。2022年,新增“專精特新”民營企業744家,增長112.6%。民間高新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7.4%,占民間工業投資比重為8.1%,較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穩就業作用凸顯、保障員工權益——穩崗促就業勇擔責任。中小微企業數量占到全省企業總數的99%,吸納從業人員450萬人,占全省企業從業人員的70%以上。在各級工商聯組織動員下,7000余家民營市場主體提供就業崗位20余萬個。777家企業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方面采取積極舉措。42家民企獲評“和諧同行千戶企業”,373家企業員工工會入會率達92.5%;企業平均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4.5%。
環保責任落實落地、綠色轉型堅定不移、低碳能力建設逐步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勇擔責任。41.2%的企業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環境管理工作,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23家企業榮獲國家“綠色工廠”稱號,11家企業的產品獲得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稱號。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占比為10.3%,較上年提升3.1個百分點;2.8%的企業獲得國家環境標志認證。
質量品牌持續提升、產權意識不斷深化、清廉民企建設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勇擔責任。51.9%的企業開展產品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50.8%的企業建立嚴密的質量檢測體系。71家企業獲得“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稱號,62家企業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305家企業設立廉政監察和反舞弊專職工作部門。省工商聯全面推進清廉民企建設工作獲得全國工商聯系統理論研究一等獎、實踐創新獎。
慈善覆蓋面不斷擴大、慈善管理日趨規范、應急能力建設愈加重視——光彩公益事業勇擔責任。395家企業開展了公益慈善捐贈,永鑫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梁博、古縣玉森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玉萍榮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22家民營企業(項目)和20名民營企業家榮獲首屆“山西慈善獎”。全省基金會數量173家,2022年新增15家,新增數量位列中部六省第二。63.7%的企業在應急保障機制方面采取了積極舉措。
積極響應號召——鄉村振興勇擔責任。廣大民營企業和商協會踴躍投身“萬企興萬村”山西行動,通過產業投資、就業帶動、消費幫扶、技術培訓、公益捐贈等方式,在鄉村、縣域帶動群眾增收,助力和美鄉村建設。截至2023年12月,1733家民營企業實施項目2289個,結對幫扶2956個村。
黨建引領不斷強化、責任理念日益深化、責任管理趨向規范——社會責任建設勇擔責任。614家企業成立了黨組織,占比55.8%,較上年增加256家,50%以上企業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黨建工作內容。企業社會責任認知方面不斷加強,86家企業的責任管理工作由專職部門負責,563家企業推動責任理念不斷融入公司運營管理和活動中。工商聯等規范性、權威性的社會責任溝通渠道占據主導地位。
《報告》認為,山西省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能力都在持續提升,履行實踐不斷深化、成效明顯,有力促進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爭做“四個典范” 形成良好示范效應
發布《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3)》,是山西省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堅定理想信念,爭做“四個典范”的有效舉措,是踐行新發展理念、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實際行動,是全省各級工商聯引導民營企業把握促進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和價值取向、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工商聯將引導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促進“兩個健康”的著力點和重要載體,將社會責任作為衡量民營企業是否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家是否健康成長的重要標準,引導民營企業家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在編制中,省工商聯注重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將《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3)》作為年度重點工作,推動《報告》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發揮工商聯“聯”字優勢,凝聚各方力量,連續6年發布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創新開展“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領先企業”評價工作,連續舉辦社會責任示范培訓,持續促進民營企業深化社會責任理念;注重典型示范引領,推選7家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98家(次)企業入選我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推動太原、晉中兩市編制本地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集中展示民營企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展示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形象,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據介紹,《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3)》有效調研數據和樣本覆蓋11個市、18個行業、1100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連續4年穩定在1000家以上,分布相對比較廣泛,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報告》首次編制“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領先企業分析報告”和“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山西行動專題報告”,從不同維度和層面總結呈現了新時代我省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整體情況和實踐亮點。
促進“兩個健康” 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賦予了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指明了方向路徑。”省工商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導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黨中央賦予工商聯的重要使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促進“兩個健康”的必然要求。
據悉,下一步山西省工商聯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協助構建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參與直接面向民營企業的政策發布和解讀引導,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引導民營企業提振發展信心,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感,推動社會責任融入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多元形式常態化踐行社會責任,爭做“四個典范”;加強與省內外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機構的合作,組織企業社會責任示范培訓,探索推進“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領先企業”評價工作,積極發揮對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促進作用;完善通過工商聯執委會議發布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引導各級工商聯執委以上企業特別是百強民企帶頭編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支持幫助條件成熟的市縣工商聯、商會編制發布本地本單位社會責任報告,進一步凝聚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共識,帶動更多民營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建設水平。
山西省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大力弘揚晉商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中高質量履行社會責任,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轉自:山西省政府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