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通常是指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要滿足環境、社區以及對人的價值的貢獻。
近年來,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世界企業經營管理界出現的一個全新趨勢,并且成為國內外公司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直銷行業的快速發展,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認知和行動也有了較大提升、投入。整體來說,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履行社會責任的業績不斷提升。
根據2013年10月22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直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引》第三條規定:“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對企業員工、直銷員、供應商、消費者、政府、社會等利益相關者所承擔的法律、經濟與道德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該指引為直銷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方向性指導。與此同時,由于直銷行業內統一的指標衡量體系缺失,各直銷企業在“指南叢林”中根據自身理解和取舍編寫的社會責任報告難以橫向比較,更難以對其評優考核。對此,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給出了三點建議:制定直銷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統一標準和指標考核體系;將直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建立直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機制。
直銷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隨著直銷行業不斷的發展與規范,直銷企業不斷加強履行法律、經濟、道德方面的社會責任,在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倡導社會和諧、堅持規范經營、關懷員工成長、發展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方面不斷貢獻力量,積極前行。
法律社會責任,根在規范經營。2005年兩個條例頒布后,直銷企業經營變的有章可循,直銷企業保證金存繳,信息報備、披露,直銷員招募,服務網點設立,退換貨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開始逐步規范。
經濟社會責任,意在健康發展,創造優良經濟效益。伴隨直銷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所創造出的經濟效益、社會價值越來越大,從各大直銷企業屢屢登上企業所在地的納稅榜單就可見一斑。
道德社會責任,旨在回饋社會,傳遞社會正能量。商務部發布的《2015年直銷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直銷企業2015年共投入公益事業支出7.1億元,同比增長12.19%,其中內資企業支出3.3億元,外資企業支出3.8億元。60多家直銷企業已設立了企業公益基金,超過20家直銷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尤其在公益慈善方面,直銷企業對環保、教育、創業、扶貧、救災、獻血、志愿服務、關注弱勢群體等方面積極投入,支持公益事業,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直銷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任重道遠
即便如此,直銷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仍存有改善、前進的空間。
首先,在經營理念、商業倫理上的提升。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清晰的商業倫理和經營理念,便可能陷入自私自利、互相詐騙的泥沼之中。其中不乏包括一些急功近利的企業,他們從一開始就帶著錯誤地經營理念上路,還有一些墨守成規、不思變革、創新的企業。
其次,在公益事業上部分直銷企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記者觀察到,目前直銷企業在公益事業上的投入,大多集中在教育、創業、關注特殊、弱勢群體等方面,而在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關注度不高。建議直銷企業應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做好污染預防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
最后,直銷企業在保護消費者、直銷員合法權益方面仍有待改善。尤其表現在虛假宣傳、夸大產品功效、產品定價偏離價值規律、不履行退換貨義務等方面。
保障消費者權益是企業一項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時值“3·15”,作為企業社會責任中重要的一項——保障消費者權益,仍是眾直銷企業關注的要點。企業對消費者所該有的社會責任,不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一定的思想道德境界來保障。
在去年直銷企業“3·15”高層座談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副局長白京華曾指出,直銷企業應當適應社會消費的新需求、新變化,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從改善供給的角度來提升消費需求,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推動企業的生產向專業的、精細的、高品質的方向轉變。同時,直銷企業應該通過加強產品質量的管理和完善服務來實現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具體實施過程中,直銷企業需積極練好內功,在產品開發、質量控制、廣告策略、定價策略、售后服務、投訴受理等各個環節堅持高標準。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企業主體作用;注重質量基礎建設,創新標準、鑄就品牌、樹立信譽,按照更高的技術標準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層次。
總之,直銷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不僅受外部環境的變化驅動,也是企業內在發展所需。理論與實踐證明,踐行社會責任、建立完善社會責任體系、提供優質產品、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往往能收獲市場上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好的美譽度,更有利于推動直銷企業在市場上的持續競爭優勢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郭惠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