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營企業已經成長為我國社會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相比之下,企業扶貧更加注重貧困人口的發展需求和企業的發展能力,并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為貧困地區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9月12日,全國社會扶貧“2020丹寨論壇”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舉辦,萬達集團在論壇上發布幫扶丹寨“2025計劃”,幫扶定位由“企業包縣扶貧”轉變為“支持丹寨致富”,幫助丹寨發展全域旅游。萬達將通過新的5年旅游產業捐贈投資,將丹寨打造成中國全域旅游典范縣,使丹寨人均收入邁上新臺階。
民營企業成脫貧攻堅有生力量
當前,在全國性的扶貧開發建設中,有許多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通過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多種方式參與其中,將參與扶貧開發當作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由于企業的產品和經營模式不同,從幫扶落地的項目上來看,企業的精準扶貧方式也開始走向多樣化、個性化。
在全國社會扶貧“2020丹寨論壇”上,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表示,民營企業離市場更近,是在改革開放中摸爬滾打鍛煉出來的。民營企業響應黨中央號召,是脫貧攻堅的一支有生力量。萬達丹寨扶貧項目是脫貧攻堅的成功案例,把丹寨的旅游項目做起來了,把黔東南的旅游產業也帶起來了。
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樊友山提到,產業扶貧是民營企業獨特優勢所在,民營企業家們運用自身資本、人才、技術、信息、平臺、大數據等要素資源,挖掘貧困地區特殊的土壤、地理、水文、歷史等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與貧困村貧困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生產經營合作體,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將貧困群眾納入現代產業鏈條,有效建立起脫貧長效機制。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表示,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責無旁貸。除了扶貧資金投入,更要創新扶貧模式,形成產業扶貧的可持續性。用實際行動證明民營企業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交出讓黨、政府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王健林還提到,萬達扶貧的思想首先明確必須是產業扶貧,授人以漁,而不是簡單的做捐贈。萬達集團對口幫扶丹寨縣,在用什么產業扶貧的問題上,用了近一年時間調研和思考,先后否決了養豬、種茶、種米等不太成熟的產業扶貧方案,最終決定還是結合萬達的企業優勢,在全球首創旅游產業扶貧的新模式。目前,萬達丹寨扶貧項目除了扶貧基金外,其他所有產業項目都能創造就業、稅收和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
萬達集團啟動“丹寨2025計劃”
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在國家審計署和貴州省的建議下,2015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全國首次提出“企業包縣,整縣脫貧”。投資3億元捐建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教育從根本上阻斷貧困。投資15億元捐建丹寨萬達小鎮,通過旅游產業帶動丹寨全面發展。捐資5億元設立丹寨扶貧產業基金,兜底幫扶特殊困難人群,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產業,解決貧困戶公益崗位就業。創新推出線上認領的扶貧茶園模式,實現一對一幫扶,快速帶動貧困茶農脫貧。
從萬達集團開始將貴州省丹寨縣作為結對幫扶對象以來,丹寨縣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幫助丹寨全面致富,萬達集團在做好已有扶貧項目可持續運營基礎上,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幫扶丹寨的新計劃,幫扶定位由“企業包縣扶貧”轉變為“支持丹寨致富”,幫助丹寨發展全域旅游。萬達將通過新的5年旅游產業捐贈投資,將丹寨打造成中國全域旅游典范縣,使丹寨人均收入邁上新臺階。
據了解,萬達丹寨首創旅游產業扶貧的新模式,5年累計投入23億元的捐贈投資,持續完善旅游產業扶貧內容,建成目前的丹寨旅游小鎮,包括商業街、溫泉酒店、特色客棧、會議中心、清秀東湖、環湖步道、玻璃棧橋、大型演藝、扶貧茶園等9大內容。丹寨旅游小鎮開業3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900萬人次,帶動全縣旅游收入120億元,拉動丹寨20個大產業和50個子行業發展,幫助1.9萬貧困戶增收。萬達丹寨扶貧項目除了扶貧基金外,其他所有項目都能創造就業、稅收和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萬達的投資還帶動了多彩貴州、廣西泓文、北京途塔、北京云上國旅等企業到丹寨投資,總投資已超過13億元。
萬達幫扶丹寨以來,每年拉動丹寨縣GDP增長1.2%,累計創造稅收2.7億元,幫助全縣5.8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18年丹寨縣比計劃提前兩年實現脫貧摘帽。萬達丹寨扶貧于2016年和2019年兩獲國家脫貧攻堅獎,2019年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最佳減貧案例”。(陸肖肖)
轉自:華夏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