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烯烴2021年需求旺盛延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19





      憑借著強勁的需求,自2020年4月以來聚烯烴開啟長達8個月的上漲之路。然而,產能擴張腳步未曾停歇,面對新一輪投產壓力,2021年聚烯烴價格還能延續上漲行情嗎?在原油反彈、需求復蘇的利好驅動下,2021年二、三季度PP價格漲勢有望延續,突破9000元/噸。


      A 產能產量保持高增長態勢


      2020年聚烯烴價格呈現前低后高的V形走勢,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寬松的供應預期等利空因素集中釋放,4月開始隨著油價修復和需求反彈,聚烯烴價格開啟了長達8個月的反彈之路。


      2021年春節即將到來,而包裝膜和注塑等訂單充足的下游春節不停工,所以2月底之前需求都不會太差。3—4月隨著新裝置產能壓力釋放,聚烯烴價格回調概率增大。5—7月處于傳統檢修高峰期,同時也是原油的消費旺季,聚烯烴價格存在較強支撐。8—10月需求接力,聚烯烴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11月之后需求下滑,聚烯烴供應重新轉為寬松。


      2020年國內新增PE產能390萬噸,與年初預期完全一致,除寶來石化推遲投產外,其他裝置均如期投產。2021年計劃投產11套裝置,合計產能570萬噸。如果將全密度產能視為一半線性一半低壓,相比2020年,2021年新產能中低壓占比依然過半(56%),高壓占比較少(12%),線性占比提升29%—32%。


      2020年年初PP預計新增10套裝置共計475萬噸產能,實際8套裝置順利落地,新增產能375萬噸。盡管受疫情影響,但2020年新裝置投產普遍較為順利,多數一次試車成功,產能投放率(實際新增產能/預期新增產能)達到了80%,為歷史最高。2021年預計投產11套裝置,新增產能460萬噸。另外,有10套裝置暫時無法確定年內能否投產,未列入統計中,預計2021年全年實際新增產能不低于360萬噸,帶來新增產量168萬噸。


      2021年PE新裝置投產時間貫穿全年,且多套裝置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新增供應壓力相對分散,而PP新裝置投產則集中在一、四季度。


      2020年PE每月產量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年產量達到2032萬噸(同比增加13.30%)。細分品種上,LD產量295.51萬噸(同比增加2%),LL產量819.76萬噸(同比增加11.34%),HD產量916.79萬噸(同比增加19.00%)。可以看出,盡管PE產量不斷創新高,但主要增量來自低壓和線性,高壓產量幾乎原地踏步。2021年PE新產能投放集中在上半年和年底,而檢修高峰發生在二季度或三季度,因此預計國內產量在一、四季度大幅增加(同比增速>15%),二、三季度小幅增加(同比增速在5%—10%)。


      2020年PP粒料產量2554.44萬噸,同比增速14.30%,無論產量增加值還是同比增速均為近五年最高。2021年PP檢修損失量不出意外會低于2020年,疊加新產能多數投放在上半年,產量預計增加336萬噸,全年產量達到2890萬噸,對應同比增速13.16%。由于檢修高峰發生在4—5月,所以下半年的供應壓力要大于上半年,四季度可能會出現某月產量超過260萬噸的情況。


      纖維料可以說是2020年的關鍵詞之一,在醫療防護品需求激增的2020年4月、11月以及2021年1月,其生產比例大幅提升,導致拉絲生產比例降低至26%以下,進而造成了市場上可流通貨源偏緊,最終帶動期貨、現貨價格顯著上漲。


      B 檢修高峰預計在二、三季度


      2020年PE檢修損失量為139萬噸,較2019年增加15%,但遠低于2018年的185萬噸。在傳統檢修高峰的5—7月和臨時檢修增多的10—11月分別對應了2020年年內兩次價格大幅上漲行情。根據目前公布的“兩油”和部分煤化工企業的檢修計劃,2021年集中檢修依然發生在5—7月,但是由于2020年四季度類似2018年檢修偏多,可能會導致2021年重現2019年的情況,即總體檢修損失量偏少以及檢修高峰推遲至8—9月。


      2020年是過去五年中PP檢修損失量最大的一年,全年達到317萬噸,較2019年增加10%。2020年2—7月的高檢修損失量為4—8月的持續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而8—9月的極低檢修損失量又成為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2021年集中檢修期預計在4—5月,但由于一季度新增產能達到92萬噸,檢修帶來的利多作用可能不及預期。


      進出口方面,2020年PE進口量為1853.04萬噸,同比增加12.39%,進口依存度47.70%。國內PE需求持續好于海外,整個二、三季度進口量顯著增長,而8月減少的原因是伊朗到港推遲,四季度由于海外裝置檢修增多、內外盤價差擴大以及全球集裝箱緊缺,進口量逐步減少。分品種看,低壓和線性的進口量保持高速增長,而高壓的進口量反而較2019年減少了5萬噸。沙特、伊朗、阿聯酋和韓國是低壓和高壓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沙特、新加坡、泰國和阿聯酋則是線性的主要進口來源國。


      2021年雖然海外PE新增產能較多,但各國需求恢復后將分流我國PE貨源,進口量不會像2020年一樣大幅增加,保守估計為200萬噸左右。


      2020年全年PE出口量為25.25萬噸,和過去五年一樣每月平均出口2萬噸左右,由于出口量相比產量和進口量太小,所以對價格幾乎不產生影響。


      2020年均聚級PP(稅則號39021000)進口量為453.22萬噸,同比增加29.80%,除1—4月和12月海外裝置集中檢修期間,其他月份進口量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二季度由于海外工廠庫存積壓,國內進口量更多是被動增加,而進入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需求最旺盛地區,進口量的增加由被動轉為主動。2020年前十大進口來源國與2019年相比并無變化,不過東南亞占比由31%提升至36%,其中越南、印度和馬來西亞因新裝置投產,對華PP出口顯著增加。


      2021年海外新增的PP產能中82%集中在亞洲,不過由于其中半數裝置都在下半年投產,疊加疫情恢復后其他地區的需求反彈,保守估計2021年的進口量為360萬噸。


      需求方面,PE和PP表觀需求增速分別為13%和9%。2021年聚烯烴產能延續高速擴張,預估PE新增產能570萬噸,對應新增產量300萬噸,產能增速24.83%。PP新增產能460萬噸,對應新增產量336萬噸,產能增速16.31%。受疫情影響,2020年海外聚烯烴需求下滑,過剩的產量紛紛轉移至中國,導致了進口量增幅創歷史紀錄。2021年海外需求恢復后,國內聚烯烴進口量不會再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國內PE進口量將突破2000萬噸,而PP進口量則降低至396萬噸。最終表觀需求增速連續第六年PE大于PP。


      C 需求結構出現顯著變化


      消費觀念的升級、促進消費政策的推出、環境保護的普及以及線上銷售的興起等一系列消費格局的變化,使得聚烯烴的主要消費領域從標品制造的薄膜和塑編(拉絲)轉向非標品制造的注塑、纖維和管材。具體而言,PE需求中,包裝薄膜和電線電纜消費占比不斷提高,注塑制品消費占比逐年下滑,中空和管材連續四年穩定維持12%消費占比。


      PP需求中,與家電和汽車相關的注塑,其消費占比穩居榜首,拉絲因塑編袋用量減少,消費占比持續降低。而今年的熱點——纖維,消費占比大幅提升5%。2021年,供應端壓力巨大,海外訂單減少,國內需求成為聚烯烴價格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繼續看好包裝膜和注塑需求。


      同時,塑料制品出口量顯著增加。2020年塑料制品產量7603萬噸(同比減少7.10%),禁塑令、限塑令以及疫情是造成塑料制品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農膜需求欠佳。農膜在PE總需求中占比約16%,僅次于包裝膜的22%,通常作為PE的典型下游代表之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農膜產量為77.70萬噸,較2019年減少31%。一般情況下,3月、4月(地膜)和11月、12月(棚膜)是生產旺季,對應周度開工率超過50%,5—8月是生產淡季,對應周度開工率低于30%。然而,這一傳統規律在2020年被徹底打破,年初受疫情影響,農膜廠春節后復工推遲兩周以上,整個2月農膜生產幾乎停滯。11月原料PE價格大幅上漲又嚴重壓縮農膜生產利潤,疊加冬季環保限產、工業限電和訂單減少等因素,11—12月的開工率始終處于過去六年最低水平。由于農膜厚度新規是2018年5月1日起實施,2019年春季使用的薄膜將在2021年進行集中替換,我們推測2021年全年的農膜產量約為90萬噸。


      BOPP訂單火爆。目前BOPP產能為652.75萬噸,2020年僅投產了1條線。BOPP屬于過剩產能行業,歷年開工率最高達到65%。2020年BOPP開工率呈現前低后高的特征,上半年開工率始終低于55%,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而下半年開工率全面超過2019年,四季度更是達到60%。高產能基數結合不低的開工率,2020年全年產量達到歷史最高403萬噸,對應同比增速12.49%。而高產量的背后實際上是有高需求支撐,尤其下半年海外訂單激增令部分膜廠的訂單排到了兩三個月之后。2021年1月膜廠新訂單不斷,預計2021年全年BOPP產量會進一步增加。


      家電、汽車景氣度回升。聚烯烴注塑料中屬家電和汽車的消費體量最大,以下我們通過對家電和汽車行業的回顧,對2021年聚烯烴注塑需求進行展望。疫情導致全球居民居家時間大幅延長,家用電器使用率顯著提高,直接反映在2020年下半年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等家電產量和出口數據超預期增長,尤其小家電訂單火爆,訂單增加3—8倍不等,華南部分工廠訂單排到6月之后。2021年上半年由于疫情仍在持續,家電需求保持旺盛,下半年如果疫情封鎖結束,宅經濟利好消退將令家電需求回落,預計聚烯烴注塑需求呈現前高后低特征。


      2020年汽車市場走出低谷,汽車產量自4月起逐漸超過2019年同期,全年汽車產量和銷量同比增速均好于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迅猛。截至2020年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92萬臺,相比2019年年底增加30%,相比2018年年底增長88%。2021年國家繼續大力推行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乘聯會預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將達到8%,其他機構預測的銷量增速多在4%—11%。這拉動了聚烯烴注塑需求。


      2020年LLDPE與PP價差總體呈現W走勢,相比過去三年的單邊趨勢,交易的確定性明顯下降。不過,LLDEP與PP價差的擴大都是發生在大幅上漲行情中,價差縮小更多發生在振蕩或者下跌行情中。考慮到PP的需求潛力要大于PE,2021年PP價格仍然會高出LLDPE約500點。


      再看PP與甲醇的價差。由于甲醇價格在2020年四季度之前都處于極低水平,所以二者價差在1500點以上維持了近半年時間,11月隨著天然氣供應受限,國內外氣頭裝置集中停產,甲醇價格一路上漲,這才將二者價差拉回1000點以下的合理水平。2021年甲醇價格在一、四季度要強于PP,在二、三季度要弱于PP,所以預計價差呈現Λ或M形態,2000元/噸以上仍然是較好的套利機會。


      轉自:期貨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廢塑料進口許可“減存量” 聚烯烴仍處偏多格局

      廢塑料進口許可“減存量” 聚烯烴仍處偏多格局

      根據最新環保部的表態來看,廢塑料進口許可正在“減存量”,即已審批的進口許可證,也面臨被注銷或撤銷的情況。
      2017-09-07
    • 聚烯烴:如何匹配需求升級

      目前我國聚烯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品種類基本齊全。但隨著新消費領域不斷拓展,下游市場對高性能產品需求日益旺盛,標準也日漸提高,我國聚烯烴新產品如何滿足消費升級?未來研發方向該如何選擇?
      2018-11-23
    • 供需寬松主導 2019年聚烯烴行業承壓前行

      對于聚烯烴行業來說,今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一方面國內外將有大量新增產能加入,另一方面下游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導致需求增長十分有限。在供需寬松的基本面主導下,聚烯烴行業將承受較大壓力。
      2019-03-14
    • 原料多樣化推動聚烯烴行業快速發展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丙烷脫氫、煤 甲醇制烯烴技術趁勢崛起,增產丙烯的新技術與原有石油路線的蒸汽裂解、催化裂化和烯烴轉化、丙烷脫氫等工藝,共同構成了烯烴來源多元化的新格局。
      2019-03-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