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95萬億元,同比下降1.1%,利潤總額8733.6億元,同比下降20.5%。盡管全行業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全年下來營收、利潤仍然'雙下降',這種現象極其少見,是對行業嚴峻發展形勢的直接反映。”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2024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道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形勢。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石油和化工行業正直面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等系列挑戰。傅向升表示,行業目前面臨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的尖銳矛盾、創新能力不足的重大矛盾、綠色低碳提速的轉型矛盾和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制構建的矛盾,行業發展不容樂觀。
“石油和化工行業依然存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協同性不強、高端化學品材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綠色安全水平不高、數字化技術的底座支撐不足、全要素效率有待提升等短板,著力解決行業突出問題尤為重要。”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說。
雖然行業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但也邁入了由大變強的新發展階段,正處于企穩回升、動力轉換、爬坡過坎和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的關鍵時期。
王江平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取得諸多成就,不僅產業規模世界領先、產業布局和園區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節能技術進步也不斷加快,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石化行業如何破局突圍,業內人士也給出“藥方”。
“石化產業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技術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前進。”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表示。
“比如,任何一個企業的原材料供應中斷,或者下游消費企業的停擺,整個產業鏈都會'掉鏈'。產業鏈、供應鏈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為了確保生產的安全穩定和企業生產的市場競爭力,產業鏈、供應鏈的建設就成為高質量發展中的中樞紐帶。如何在不確定的大環境和繁雜眾多的企業中,選擇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鏈式'供求關系,是當前全行業現代化體系建設中首要的戰略任務。”
王江平表示,石油和化工行業要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傳統行業要圍繞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品在技術、中試平臺、企業、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
“當下全行業發展出現的結構性矛盾,根本原因就是創新能力不足。也許每一個企業都想向高端發展、都想差異化發展,但缺乏創新能力、缺少必要的技術儲備,只能是'你會干的我也會干''你不會干的我也不會干',重復建設、同業競爭的矛盾愈演愈烈。”傅向升說。
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方面,不少企業也帶來了發展實例。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方表示,中國中化持續發揮氟硅等綜合優勢,聚焦電子信息、民航、新能源等三大領域,布局一批化工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提升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并圍繞生產實踐聚焦高端應用領域,加快化工新材料“補短板”。
浙江石化也用技術創新推動提質增效。“我們經過方案優化增產烯烴、芳烴,成品油收率由45%降低到35%左右,優于同類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更優于59.3%的行業平均成品油收率。”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劉明輝舉例說。
“值得注意的是,'跟隨型'的創新已經成為過去,未來全行業要瞄準新能源、新材料、新環保、新生命科學和高端專用化學品等五大重點領域,實現行業'引領型'的創新發展。”傅向升說。(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