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石化裝備業探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5-22





      5月15—17日,由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集團科技管理部門聯合主辦的2024第三屆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科技大會暨科技創新成果展覽會在陜西西安召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專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裝備制造企業等單位代表近1000人參加大會,共同聚焦新質生產力給產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圍繞“創新引領,科技強機”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為石油石化裝備行業科技創新熱點、未來發展方向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在全球能源體系加速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明確提出,石油石化裝備產業載著保障能源供應穩定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雙重使命。大會不僅深度挖掘了新質生產力在石油石化行業的應用潛力,而且通過多場聚焦海洋油氣技術裝備、煉化技術創新以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等核心議題討論,為產業升級開辟了全新的發展方向。


      “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油氣產業和石化原材料產業重要支撐,石油石化裝備行業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融入國家能源發展大格局,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需求,堅持科技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著力補齊補強‘短板’和鍛造好‘長板’,不斷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會長劉宏斌在作主旨報告時表示,我國石油石化裝備行業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核心技術攻關實現快速突破,重大技術裝備盡顯大國風采,重大工程應用舉世矚目,整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陜鼓在持續發展中始終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多年來,陜鼓服務型制造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為石化行業研制出了更先進的技術、更先進的產品、更先進的方案,在重油高效催化裂化、海上平臺用壓縮機、天然氣管道輸送壓縮機、天然氣液化和儲存、制氫、CCS/CCUS等石化領域的產品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或者國際先進。”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在致辭時說,陜鼓堅持“要為客戶找產品、不為產品找客戶”的理念,為用戶提供更加高端、智能、綠色的產品,以及更加快捷優質的售后服務,為石化行業低碳節約智慧發展貢獻陜鼓力量。


      李宏安還特別介紹了陜鼓集團的創新成果——EISS4.0能源互聯島方案。此方案融合了世界一流的儲能技術和獲得中國工業大獎的能源互聯島技術,旨在幫助用戶降本、減碳、增效。


      據了解,陜鼓EISS4.0方案從節能降碳頂層規劃、節能技術研究、能效升級、優勢資源匹配等方面加強系統技術集成創新研究,基于用戶單位產品能耗、一次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原料消耗、單位產品人工時等“五種指標”,以及用戶環境指標、安全指標、效益指標“三類指標”等搭建資源和方案,幫助用戶實現“5+3+C(降碳)”指標最優。


      大會發布了主旨報告、《中國陸上石油鉆機2023》及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同期舉辦多場專題技術論壇并發布專題科技報告。大會同期舉辦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展覽會,集中展示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科技創新成果,促進行業技術交流及成果推廣。


      本次大會還揭曉了2024年度石油石化裝備行業創新成果,其中,陜鼓集團憑借“正丁烷氧化制順酐節能汽電復合驅動同軸機組的開發與應用”和“面向高濃度DMF廢水的低碳智能精餾處理技術”兩項前沿技術,榮獲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


      近年來,陜鼓持續深耕高端技術領域,在乙烯三機、大規模空分裝置、大型合成氨裝置、重型硝酸生產機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高效重油催化裂解、海洋平臺專用壓縮機、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天然氣液化及存儲壓縮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達到國際頂尖或前沿水平,為石化行業提供蘊含智慧、綠色環保且低碳高效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李軍)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