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塑料產業大會在杭州舉行。大商所理事長李正強在致辭中表示,塑料期貨上市10年來,期貨行業與石化行業攜手并進,共同發展,在開發石化期貨品種、推動石化期現貨市場融合、服務石化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避險等方面取得積極成績。未來,大商所將與石化行業繼續深化合作,推動期貨市場更好服務石化產業發展。
李正強表示,經過十年發展,中國塑料產業大會已成為期貨界和石化行業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品牌盛會。過去十年,行業企業通過塑料產業大會平臺分析市場形勢、解讀產業政策、傳播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能,以特有的方式參與和推動了中國石化產業發展。塑料產業大會走過的十年,是中國石化產業踏上由大到強歷史新征程的十年,也是大商所成功實現從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向綜合性商品期貨交易所轉變,并開啟多元、開放的綜合性衍生品交易所建設的十年。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表示,當前我國石化產業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今年一季度,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實現利潤2288.8億元,同比增長98.3%,再次顯示了我國石化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但同時,大宗石化產品產能結構性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投資依然疲軟、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等突出矛盾和問題仍存在,進一步凸顯了我國石化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滯后這一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建立石化產業新體系,必須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加強石化產品市場建設,特別要加快培育壯大期貨市場。通過健全市場體系,形成市場價格,發布市場信號,引導企業合理化的市場行為,幫助企業規避市場風險,促進結構調整,實現穩健經營,以充分發揮我國石化產業原料配套齊全的生產制造優勢和制度優勢,提升我國石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塑料產業大會走過的十年,也是大商所與石化產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十年。”李正強表示,一是持續推進石化品種研發,為石化產業提供多種風險管理工具。2007年以來,大商所上市了聚乙烯等三個化工期貨品種,與鄭商所的甲醇和PTA、上期所的石油瀝青一起,初步構建石化期貨品種體系。二是積極夯實市場基礎,推動石化期現貨市場深入融合。積極適應石化產業現貨市場變化和國標調整,及時完善相關品種交割質量標準、調整地區升貼水、優化交割倉庫布局、探索開展保稅交割試點和注冊品牌交割等,促進石化期貨與現貨市場良性互動。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期貨上市以來,期現價格相關系數分別為0.9、0.93和0.81,均保持在較高水平。期現聯動推動貿易定價方式的改變,不少產業企業參考期貨價格,將以往每天1~2次報價改為每天多次報價,提高了市場反應的靈敏度。三是持續加強市場服務,為石化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積極創造條件。多年來,大商所在依法履行一線監管職責、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鼓勵支持石化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2016年,參與大商所石化品種交易的法人客戶達7500多個,不少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穩定的經營收益。
李正強也承認,目前塑料市場的衍生工具和產品還不夠豐富,市場運行質量和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國內還沒有石化期權工具,期貨活躍合約不連續等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產業客戶中“散戶多、法人少,民營企業多、國有企業少,貿易流通企業多、生產加工企業少”的“三多三少”局面仍比較突出,境外客戶不能直接參與交易,一些企業對于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管理價格波動風險還存有疑慮,這些都已成為中國石化期貨發展的瓶頸,制約期貨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
李正強表示,長期以來,大商所自覺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自身發展的使命所在、基礎所在和價值所在。當前,在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大商所將進一步與相關各方加強合作,與石化行業一道,增進共識、深化合作,推動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石化產業發展。
據了解,本次大會以“產融結合、攜手十年”為主題,聚焦于當前塑料產業市場的風險管理和發展機遇,圍繞石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思路、煤化工產業格局分析、大連塑料期貨市場十年回顧及發展展望等行業熱點問題進行交流。來自相關研究機構、現貨企業、期貨公司及投資機構等近400家企業代表參加此次會議,產業企業代表占比超過60%。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