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開年,聚丙烯(PP)就迎來了開門紅,連日來一直處于上漲模式。上周PP(拉絲)市場參考價9516.67元(噸價,下同),比月初上漲250元,漲幅達到2.7%。
“目前PP漲勢不錯,基本處于供需兩旺狀態。但是,由于原料成本支撐有所松動,且春節備貨期即將結束,下游需求將下滑,后市將出現供大于求局面。因此,PP漲勢恐難持久。”撫順石化公司聚烯烴分析師張亮等業內人士作出如上判斷。
利好消退成本支撐松動
“分析本輪PP上漲原因,成本支撐因素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分析成本面走勢,利好已經開始消退,成本支撐有松動跡象。”張亮介紹說。
張亮進一步分析說:“目前,PP原料來源主要有油、煤、外購甲醇、外購丙烯、丙烷等。其中,油制PP產能占國內總產能的55%,是PP的主要來源;煤制PP產能占比達到24%,是目前PP產能增長最快的原料來源方式,未來仍是新增產能的主力。”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歐佩克減產協議給油價上漲提供強勁推動力,目前已創下3年新高。但是,隨著市場對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的擔憂情緒發酵,以及中東地緣緊張局勢持續,油價進一步上漲受限。而且,油價高企將刺激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導致石油庫存水平上升,對油價造成下行壓力。
再看煤制烯烴方面。前期國內多地降雪,交通物流受限,原料甲醇外運受限,部分市場供應緊張,貿易商乘機大幅拉漲,煤制PP成本大增。然而,隨著天氣轉晴,道路運輸狀況有所改觀,各地貨源流通隨之恢復,供應緊張情況得到緩解,市場整體供應面維持寬松狀態。加之冬季為甲醇下游消費淡季,甲醇市場已從目前的相對高位回落,使煤制PP成本支撐松動。
淡季來臨下游需求走軟
從PP下游需求來看,受國家環保監管影響,部分環保設施不健全的小型塑編企業被迫停產,使行業開工率下滑。特別是春節前后這段時間,在節前備貨已經結束的情況下,需求轉淡不可避免。
據遼寧某塑編企業采購主管朗順介紹,近5年來,塑編行業發展迅猛,年產能增長速度達到4%~10%。目前,塑編已是PP下游需求中占比最大的一方,其發展速度直接影響PP需求。
郎順說:“塑料下游企業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特點,而這種小散企業往往缺乏配套的環保裝置。”去年,我國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以及供暖期來臨后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都對塑編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去年7月初開始,部分不合規的下游企業已被勒令停產,使行業開工率走低。這導致PP主要下游行業開工情況較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塑編企業開工率在63%左右,較上年下滑3%;注塑行業全年開工率在50%左右,較往年下滑9%。特別是春節即將來臨,企業集中備貨期基本結束,即將轉入休假停產狀態,對PP的需求迅速轉淡。
負荷高位行業供大于求
PP下游受環保因素影響明顯,那么PP生產企業自身情況如何?
“從PP生產企業來看,受環保監管的影響不大。”張亮介紹說,聚烯烴生產企業多為大型化工企業,環保設施齊全。此前國家的環保監管也一直十分嚴格,企業環保水平比較到位。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PP年總產能2143萬噸。分地域來看,受環保督察影響較大的華北、東北、西北三個地區總產能達到1190萬噸,占比51%左右。目前,這些區域的PP生產企業尚未有因環保停車或降負的消息傳出,仍維持正常生產。
另外,由于近期PP市場走高,企業利潤可觀。煤制烯烴噸利潤約為3500元,油制烯烴噸利潤在2200元左右,均處于較高水平。在利潤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積極性高漲,紛紛開足馬力生產,使行業開工負荷處于高位。
業內人士表示,在下游需求沒有明顯利好的情況下,開工率高企給PP市場上行造成壓力。后市來看,PP恐因供大于求而結束漲勢,開啟下行通道。(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