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國化工園區建設掀起了又一個高潮,進人到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對化工園區提出了殷切期望,建議園區要樹立新目標,充分發揮化工園區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先鋒作用,通過科技創新幫助化工園區永葆生機與活力。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認為,雖然我國化工園區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面臨著一系列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是化工園區目前發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化工園區發展并賦予化工園區重任的情況下,加快化工園區向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化工園區補短板、調結構的一個重要發展機遇。一是規劃不合理,發展存在盲目性。二是建設規范與標準缺失,規范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安全環保事故仍時有發生,綠色發展任重道遠。四是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投人不足,集約管理效率仍需提高。五是園區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人才隊伍培養有待加強。總體看,我國化工園區建設水平還不夠高,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沒有化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就難以實現。
李壽生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重要時期,全國化工園區要深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產業結構升級力度,深人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引領行業“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取得更大成績,全面開啟中國石油和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石化園區要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做產業結構升級的先行者。二是要構建綠色發展的生態鏈,做綠色和諧發展的領頭羊。三是要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打造集約高效管理的示范區。四是要推進高質量發展新進程,培育世界級園區發展新品牌。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01家。其中,國家級(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61家,省級315家,地市級225家,產值達千億元的園區已增加至十余家,集約發展成效顯著,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中國化工園區20強”擴容到“30強”。(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