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下發 同比增長超一倍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21





      今年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出爐,民營油企仍然沒有份額。

      8月15日,界面新聞記者從大宗商品資訊機構隆眾石化獲悉,今年第三批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明細已正式下發,總計600萬噸。對比去年第三批出口配額,同比增加104.78%。

      共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及中航油五家公司獲得了出口配額。其中,中石化為278萬噸,占比46.3%;中石油201萬噸緊隨其后,中海油獲得60萬噸,中化為60萬噸,中航油1萬噸。

      從產品分類看,汽油總計235.5萬噸,占總量的39.25%;柴油為210萬噸,占比35%;煤油154.5萬噸,占比25.75%。

      中石化和中石油一直是成品油出口配額申請中的主力軍。在今年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中,中石化擁有922萬噸,占比為38.76%,中石油以884萬噸、37.16%的占比緊隨其后。

      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目前,包含加工貿易出口配額在內,今年公布的出口配額總量為5800萬噸,超過去年總量的16.67%。

      隆眾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國內汽油出口配額完成率50%,柴油出口配額完成率64%,煤油出口配額完成率為47%。出口總配額完成率為54%。

      由此可見,目前幾大石油公司手中的出口配額仍十分寬裕。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國內出口成品油總量達到3800.5萬噸,對比去年同期增長9%。

      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的不斷增加,也反映了國內煉油產能過剩的現狀。

      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地方民營大型煉化項目相繼投產,預計今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凈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產能將升至約1.2億噸/年,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

      新增的煉油能力主要來自恒力石化(600346.SH)、中科煉化、浙江石化以及山東地方煉廠。隨著外資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成為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

      2016年,地方煉廠曾參與成品油出口,但當年配額完成率僅有49.66%。2017年開始,地方煉廠就一直無緣出口配額。何時能重返出口配額名單,仍是未知之數。


      轉自:界面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大煉油時代來臨——成品油出口或成泄壓渠道

      大煉油時代來臨——成品油出口或成泄壓渠道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石油煉廠2018年加工6 036億噸原油,大約相當于1207萬桶 日,較2017年增加6 8%。天量原油加工的背后,是過剩的成品油產能。為此,出口或將成為企業減輕產銷壓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2019-03-04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