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黨中央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強調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十年來,長江流域沿線各省市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為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目標,2024年7月16日-20日,三峽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長江氫舟”科技創新實踐團以“探源長江生態文明,繪就綠色發展畫卷”為主題,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沿著長江經濟帶,了解長江生態保護故事、觀看十年禁漁行動成果、分享綠色低碳發展經驗...... 在宜昌區縣等地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活動,團隊用青春的腳步丈量土地,用知識的力量點亮希望,用創新的思維激發活力,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
該實踐團隊由學院黨委副書記馮方、院學生工作負責人周后璋指導,學院楊晉霞老師帶隊,徐林敏、肖聰穎、竇新飛、楊盼盼、楊明航、吳博文、欒興振、謝嘉儀、陳子欣9名隊員組成。成員發揮“傳幫帶”精神,深入夷陵區、伍家崗區、枝江、猇亭等地,直觀感受當地鋪展出的一幅幅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還走訪了當地權威的平臺,獲取了很多準確的數據以及了解最新發展規劃路線;不僅走進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參觀綠色轉型企業的革新經驗,每晚進行總結反思,理清并完善團隊調研報告的思路。團隊結合之前定下的主題以及給出的建議,重點圍繞“打造長江經濟帶船舶岸電發展示范區”“發展長江氫能運輸走廊”“綠色船舶產業推進湖北新型工業化發展”這三個主題來撰寫資政建議,其中兩篇已收到宜昌市、三峽智庫的采納證明,為宜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湖北省在“雙碳”戰略推進工作中提供一定實踐的指導依據。
團隊先后入選2024年湖北省“美麗中國 青春建功”長江大保護專項活動、湖北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團隊;獲得了宜昌市政府、宜昌市社科聯、校團委、學院黨委、實踐地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實踐地的感謝信和表揚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工匠精神挖掘活化與融入“新工科”課程思政路徑研究》,宜昌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重點項目《宜昌綠色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本次社會實踐取得較為廣泛的影響,活動得到了中國發展網、改革網、中國工業新聞網、中華網、中國網等國家省市級媒體20余次宣傳報道,收錄于央視頻宣傳片1部;回收200多份問卷,完成1份實踐調研報告的撰寫,共計2萬字,40篇活動日志的記載,8篇實踐心得;實踐隊員感受長江大保護之碩果后,紛紛表示立志學有所成,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周后璋 楊晉霞 竇新飛 徐林敏 肖聰穎 陳子欣)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